如何以醫療事故罪起訴法院第一步:舉報《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三條規定:“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發生或者發現醫療事故,可能造成醫療事故或者醫療事故糾紛的,應當立即向法院報告科室負責人、科室負責人應當及時向負責監測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質量的科室或者專(兼)職人員報告;接到報告后,負責醫療服務質量監測的科室或者專(兼)職人員應當立即調查核實,如實向醫療機構負責人報告有關情況,并向患者通報和說明。”第十四條規定:“發生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應當按照規定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有下列重大醫療過失的,醫療機構應當在12小時內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報告。”規定的報告制度具有以下功能:
(1)醫療事故或事件發生后,立即向上級醫生或行政領導報告,以便及時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或事件對患者的不良影響。(2) 及時掌握第一手資料和證據,有利于準確鑒定、準確定性和正確處理醫療事故或事件。因此,醫療事故或事件發生后,只有立即上報,醫療單位才能及時派專人保管查案所需的各種材料,封存現場,避免出現一些不利于醫療事故認定和處理的情況或事件。醫療事故發生后,醫療機構、患者及其家屬往往對事故或事件的性質、原因產生糾紛,難以有統一認識,這就需要進行技術鑒定或尸檢。只有立即報告,醫療單位或衛生行政部門才能及時查處死亡,特別是尸檢才能及時進行,確保尸檢結果的準確性。尸檢應由有資格的機構和人員在48小時內進行。醫療單位或者病人家屬拒絕尸檢,或者延誤尸檢超過48小時,影響死因認定的,由拒絕或者延誤的一方負責。
(3)對醫療事故的認定和處理有爭議的,報市醫學會鑒定,由衛生行政部門處理。對專家組的結論或者衛生行政部門的處理不服的,病人及其家屬、醫療單位可以自收到結論或者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共同向上一級醫療事故技術室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向上一級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復議,或者直接向被起訴的當地人民醫院申請。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十五條,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減少對患者健康的損害,防止損害擴大。醫療機構及時采取的有效措施包括:必要的輔助檢查,確認過失行為造成損害的程度;采取必要的藥物、手術等治療方法,減少損害后果;采取其他措施,避免醫療事故糾紛。這些措施應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盡量減少對患者的傷害。第三步:保管各種資料,封存現場實物。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九條規定:“嚴禁涂改、偽造、隱匿、銷毀、搶奪案件資料。”第十六條規定:“發生醫療糾紛的,應當將討論記錄存檔死亡病例、疑難病例、上級醫師查房、就診意見和病程記錄,應當在醫患雙方在場的情況下封存、啟封。封存的病歷可以是復印件,由醫療機構保存。”第十七條規定:“因輸液、輸血、注射、用藥等原因造成疑似不良后果的,醫患雙方應當對現場實物進行封存、解封,封存的現場實物由醫療機構保管;查驗的,由醫療機構進行查驗雙方共同指定并依法具有檢驗資質的檢驗機構;雙方不能共同指定的,由衛生行政部門指定。對懷疑輸血造成不良后果,需要封存的,醫療機構應當通知提供血液的采血供應機構派人到場。”
掌握第一手資料和證據是準確鑒定、準確定性和正確處理醫療事故或事件的前提。因此,醫療單位在接到有關醫務人員及其部門的醫療事故報告后,應當依法做好保管和查封工作,避免不利于醫療事故處理的事情發生。
第四步:調查
醫療單位應當立即對醫療事故、事件進行調查處理,并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對個體經營的醫務人員發生的醫療事故、事件進行調查處理。病人及其家屬也可以向醫療單位提出調查治療的要求。醫療事故、事件的調查過程,實際上就是要找到處理醫療事故、事件的依據,分析事故、事件發生的原因和過程,這是處理醫療事故、事件的關鍵環節。偵查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證據的檢驗。首先,患者病歷是最原始的信息,記錄了疾病的發展過程,記錄了醫生的治療方法和思路,體現了醫生的責任感。為了查明事故的真相,必須檢查病歷,以確定是否被篡改。其次,對患者的藥物、藥瓶及殘液、血、尿、分泌物進行分析。第三,如果患者懷疑輸注異型血、替換錯誤的新生兒、異體器官移植不當,需要進行血型檢測。最后,如果懷疑事故是由醫療設備故障引起的,要請專業人員對醫療設備和醫療器械進行檢查,確定是否存在設計缺陷、機械故障或電路故障。其次,我們應該檢查活體,解剖尸體。體內檢查是指對患者進行體格檢查,以確定患者是否致殘,是否存在組織器官損傷引起的功能障礙,確定致殘和功能障礙的程度,為醫療事故的正確處理提供客觀、科學的依據。尸檢主要是進行病理學和法醫學的尸檢,以確定死因。
三是對醫療單位負責人、責任醫務人員、患者及其親屬、現場患者進行調查約談,對醫療疑難問題向醫療主管部門進行會診。在處理醫療事故的過程中,不能忽視醫患雙方的詢問。因為醫患之間的詢問可以得到一些對醫療事故處理有用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消除醫患之間的矛盾,與雙方溝通,使醫療事故得以順利解決。
第五步:得出結論
醫療事故處理部門應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如何處理醫療事故提出建議。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應當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說明情況和原因。構成醫療事故的,依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責令醫療責任人員承擔民事責任或者行政責任,構成醫療事故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執業證號:
13204201611424582
江蘇瑞鴻律師事務所
簡介:
高柔艷律師,畢業于蘇州大學,獲得法學與工商管理雙學位,中共黨員。法學理論扎實,實務經驗豐富。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房貸還不上如何處理
2020-11-18動物傷人案件賠償如何根據過錯比例承擔
2020-11-24不登記結婚小孩可以上戶口嗎
2021-01-10父母去世后房產繼承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24商標續展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1干活受傷雇主有關系嗎?要賠償嗎
2021-02-22如何認定累犯
2021-01-07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分割問題
2021-01-01鄰居住改商噪音擾民,其他業主如何維權
2021-02-27婚姻自由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9貸款需要擔保的要簽擔保合同嗎
2021-02-10虛構事實的合同有效嗎
2021-03-10公司股東欺詐轉讓股權如何起訴
2021-03-26中介何時才能收取費用
2020-11-22輕資產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23上海隔離期間工資怎么算
2021-03-09國外飛機延誤賠償是怎么樣的
2021-03-0930萬車貸追不回 保險公司當“賠匠”
2021-01-11車著火了保險怎么處理
2021-03-18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