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二款規定:“依法保護夫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因此,夫妻關系存續期間取得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依法分割為夫妻共同財產。但基于我國現行土地承包的性質和模式,離婚中的具體問題還需要分析。(一)婚后以一方名義簽訂土地合同或者取得營業執照的。這應該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夫妻雙方都是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具有承包人資格。婚姻關系解除時,應當按照民法上的共有財產分割原則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分割。分割后承包地的經濟價值未受損害的,可以按照承包戶各成員的份額進行分割。同時,可以根據贍養老人、離婚后子女贍養、雙方身體狀況和收入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合理劃分。承包地經濟價值受損的,由一方經營,另一方可以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另一種情況是,如果丈夫或妻子是城市居民,離婚時承包的土地經營權應屬于非城市居民。(二)一方婚前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另一方婚后遷入。離婚的,還應當根據情況處理離婚請求。一是按照1995年9月國務院《關于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度的通知》中“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辦法劃分承包地。無論離婚雙方是否屬于同一經濟組織,法院都不支持遷入方離婚時分割另一方承包土地的請求。承包期內,婦女結婚未取得新居承包地的,用人單位不得收回原承包地;婦女離異、喪偶仍在原居住地居住或者不在原居住地居住但未取得新居承包地的,用人單位不得收回原承包地。如果給對方承包地分成,會使對方減少土地面積,增加承包地,這是不公平的,會影響農村的穩定。二是一方婚后入住,村集體以“大穩定、小調整”的方式,將集體保留地、復墾地和他人返還的承包地增加到戶,法院只處理婚后家庭增加的部分承包地。原則上,附加部分屬于結婚和搬家的一方,但應扣除承包商其他成員的份額。(三)一方婚前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婚后另一方不遷入的,不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不具有承包主體資格,離婚時不搬入的一方不支持分割承包地經營權。離婚時,因用人單位原因,當事人未簽訂農業承包合同,也未取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本案中,法院不能運用司法權確認當事人是否享有實耕土地承包經營權,對當事人要求分割實耕土地的請求不予支持。總之,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劃分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如果您的情況復雜,律師協會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罪男女各判幾年
2021-02-15勞動關系的特征有哪些
2020-12-29被打做法醫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9車輛事故沒結案能年檢嗎
2021-01-01累積記分制度有哪些規定
2020-12-21同一行政處罰應當間隔多長時間
2021-01-30引起效力待定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08被投保人戶籍注銷合同是否終止
2020-12-09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1-18集資房再上市要滿足五年嗎
2020-12-31內退職工是否屬于退休職工
2020-12-19法院可以強制執行人壽保險保費嗎
2021-01-02關于人身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17理財保險的種類
2021-01-14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保險公司對事故駕駛員的賠償,是否該事故駕駛員獲得
2021-01-20比例再保險經營方面的條款有什么
2021-03-07如何簽訂保險合同,怎么看懂保險合同
2020-11-20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8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