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地補償如何納稅。
由于政府城市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原因,企業需要整體搬遷(包括部分搬遷或部分拆遷)或處置相關資產,按照規定標準從政府取得的搬遷補償或者處置相關資產所得,以及通過市場(招標、拍賣、掛牌等)取得的土地使用權轉讓所得,應當按照下列方式進行企業所得稅處理:。搬遷企業的政策性收入直接從政府財政、土地等部門取得。被拆遷企業從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企業直接獲得的補償,不屬于所謂的政策性拆遷收入。因政策性搬遷處置土地使用權以外的資產取得的收入,可以辦理企業所得稅。搬遷企業取得實質性補償的,按照簽訂補償協議時確定的公允價值確認收入。
2。搬遷企業取得政策性搬遷收入或者處置收入的,自政府搬遷公告和文件規定的搬遷期限開始的下一年起五年內,可以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五年期滿時,企業將實際取得的政策性搬遷收入或處置收入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五年期滿后,因同一搬遷行為再次取得的政策性搬遷收入或者處置收入,應當一次性全部計入當期應納稅所得額。
3。從搬遷或處置收入中扣除的項目,限于以下五項:為與搬遷前相同或類似的目的購置、建造新的固定資產的費用、購買土地使用權的費用、其他固定資產改良費用、技術改造費用,安置職工的費用。其他費用不予扣除。企業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因搬遷而拆除的固定資產、其他資產的報廢損失或者安置職工的其他費用的,不得重復計入扣除。
4。搬遷企業取得第一次政策性搬遷收入或處置收入的年度納稅申報表時,應當提交政府的搬遷文件和公告、原占用土地已招拍掛的文件、確定的政策性搬遷補償收入總額由政府提供的實物補償方案、政策性搬遷收入或處置收入、固定資產置換或改良、購買土地使用權收支預算、技術改造、購買其他固定資產、安置職工計劃或立項報告應當向企業所得稅主管稅務機關備案。五年期滿時,企業應當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固定資產和土地使用權置換、其他固定資產購置、固定資產改良、技術改造、職工安置等實際支出計劃和項目文件,對于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知道規定。按照相關規定,不需要交稅,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一點。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了。對于被征收土地的人來說,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有必要搞清楚。如果您有任何其他問題,歡迎您咨詢法律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冷暴力能否要求損害賠償
2021-03-06著作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1-02-06怎么查看專利是否已經變更了專利權利人
2021-03-07債權債務轉讓應該注意哪些內容
2020-12-22責令停產停業多久算重大行政處罰
2021-01-25協警有執法權嗎
2021-02-06家暴離婚起訴狀
2021-02-01工傷醫療待遇是什么
2021-02-06離婚協議日期寫錯還能生效嗎
2020-11-20被判緩刑會影響子女嗎
2020-12-09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適用期解決勞動關系是否有限制
2021-03-25建筑工地勞務關系能否認定工傷
2020-11-21人壽保險的辦理和理賠途徑是什么
2020-12-30飛機延誤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28航班延誤賠償多少錢
2020-12-15人身保險的特點是什么
2020-11-12人身保險投保書什么意思
2021-01-24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保險理賠程序常識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