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所有權保留的法律性質,眾說紛紜,但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基于所有權轉移的視角;第二類是基于債務擔保的視角;第三類是基于所有權的特征。在所有權轉移理論的基礎上,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停止條件所有權轉移理論,認為所有權保留是一種停止條件所有權轉移。這種觀點是德國、日本和臺灣的普遍看法。另一種觀點是“部分所有權轉移說”,認為在保留所有權的買賣中,出賣人將標的物交付給買受人,支付買受人價款后,部分所有權也將轉移給買受人,使出賣人與買受人享有同一物份。基于債務的擔保功能,有三種觀點:一種是“質權說”,認為出賣人保留的所有權與質權的性質相同,買受人因交付標的物而實際取得所有權,而出賣人僅保留標的物不占有的特殊性質的質押,用于擔保未付的債權價值。第二種是“擔保物權說”,認為出賣人通過保留標的物的所有權來保證價款的足額支付。此時,出賣人手中的所有權實質上是實現債權全部價值的擔保物權。這一理論被德國民法理論界廣泛采用。三是“擔保物權說”,認為所有權的保留實際上是擔保物權的保留,出賣人保留的所有權是對所售貨物的擔保物權的設定。這些共同特征的重要性,只是想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即這些共同點其實存在,并可以通過人類共同的需求和人類共同的生活條件來解釋。如果說這些特征在不同的成熟制度中一定是相同的,或者說這些特征的范圍和普遍性證明所謂的“普遍規律”是一種值得尊敬的追求,那就太草率了。這些說法可能確實是對的,只需要證明以下結論:不是像一些作者所說的那樣,所有權標準、附屬于財產的權利和義務在標準要素中是不規范的、出乎意料的,不同的制度之間有著完全不同的變化,而這種差異正相反,所有權的標準、附屬于財產的要素、權利和義務往往保持不變,總是保持不變的內容,它們超越了時代和地域的差異。
這一主張不應與所有機構都同等重視所有權(完全、自由所有權)或同一事物可以歸它們所有的主張相混淆。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例如,在蘇聯,一般來說,土地、企業、集體農場等重要財產不能成為“個人所有制”(自由主義意義上的所有制)的對象,而是“政府”或“集體”所有制的對象。這種所有制雖然也與個人所有制有關,但與個人所有制不同。
對于您提出的“所有權保留的性質”問題,《律師法》的編輯已經進行了整理。我相信你看完這篇文章后會釋懷的。如果你擁有所有權,你將擁有占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的律師。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出質意味著什么
2021-01-18知識產權類似產品如何界定
2021-03-03虛假離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18毆打他人怎么處罰
2021-02-25妻子起訴要回購房款
2021-03-19勞動條件發生變化能變更合同嗎
2021-01-17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購房定金一般交多少
2021-01-01買期房應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3-04房屋贈送時效多長
2021-01-20勞務分包合同應蓋什么印章
2021-01-07購房應該怎樣投保
2020-11-27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3-05保險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是什么
2020-12-02保證保險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2020-12-26失業保險基金額用途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合同怎么簽才算成立
2020-11-08承包荒山有年限規定嗎
2021-03-03中國的土地出讓使用年限分別有哪幾種
2021-03-09房屋拆遷補償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