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七條“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日或休息日,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的規定,工資必須按月支付。超過約定的工資發放日,就應視為拖欠工資。”
二、拖欠工資先找哪個部門解決快一些?
欠薪將面臨什么樣的處罰呢?很多人以為可能只是補足工資,實際上,還可能面臨刑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規定:“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政府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
(二)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
(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三、離職后企業拖欠工資怎么辦?
1、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拖欠的工資、押金、經濟補償金、未簽勞動合同雙倍工資(入職的第2個月開始,最多11個月)、加班工資等;從離職開始算,勞動仲裁時效為一年。
2、勞動爭議,有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是關鍵,例如工作證或工作牌(最好蓋有公章)、工資卡交易記錄、工資條、有公司名稱的工裝、去地稅局打印并蓋章的個稅完稅證明、用人單位為你辦理的暫住證、考勤記錄、社會保險繳納記錄、派工單、同事證言(離職在職的都可以)、錄音錄像或者其它有你名字和公章或老板簽字的的書面材料等。
3、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身份證復印件、相關證據、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或營業執照復印件立案后,開庭,然后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下達裁決書。
4、如果請專業人士指點,勞動案件完全可以自己處理,一樣能勝訴,且勞動仲裁委不收費。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你去新單位工作。
四、特殊情況拖欠工資如何應對?
1、職工首先應當向本單位的工會組織請求維權。如果本單位沒有工會的,便可以到本地的區域工會提出請求,如開發區工會、社區工會、地方總工會等等。
2、用人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是專門處理本單位發生的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克扣和拒不支付工資的機構。如果能夠在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內部解決糾紛,不失為上策。其優勢是幾乎不會傷爭議雙方的和氣,而且還經濟、簡便。
3、廣播、報紙、電視、網絡在內的各種媒體,在媒體上曝光,形成社會輿論的壓力,往往也是促成問題解決的有效辦法。媒體對于形成社會輿論壓力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并非解決問題的直接辦法。
4、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是處理本地方發生的勞動爭議案件的專門性機構。勞動者可以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60日內提請仲裁。
5、如何舉證: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產生的支付工資爭議,舉證責任在用人單位。用人單位舉證的內容是應當證明其已經書面通知勞動者拒付工資,具體包括證明通知的形式是書面的、通知的內容是拒付勞動者工資、該書面拒付勞動者工資的文書已經送達勞動者。如果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其已經書面通知勞動者拒付工資,勞動者也收到該通知的,那么,書面通知送達之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
如果用人單位不能證明其已經書面通知勞動者拒付工資,并且勞動者也沒有收到通知的,則“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應解釋為“勞動者主張權利之日”。
6、持有工資欠條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為了給廣大進城務工勞動者提供方便,我國法律專門規定,對于持有工資欠條的勞動者,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而不必經過勞動仲裁階段。
工資欠條,是指用人單位向勞動者出具的用人單位拖欠勞動者多少工資的書面證據。不一定非得有“欠條”二字,只要該書面證據的實質內容是用人單位欠勞動者多少工資,就足以認定為工資欠條。但是勞動者是企業高管人員的除外,由于企業高管有職務之便,不能簡單的從表面去判斷,要進行實質調查。
需要注意的是,此時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問題,不再是工資,而是欠債,即債權債務問題,所以,這個時候,勞動者不能要求用人單位支付25%的賠償金了。但如果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發現尚有勞動爭議問題尚未解決,那么這些尚未解決的勞動爭議需要先向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
7、勞動者申請財產保全:減輕擔保義務對于拖欠工資的勞動者來說,其本身的處境已經有困難,因此,在訴訟過程中,勞動者提出財產保全的,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請人確實有經濟困難,或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存在欠薪逃逸可能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勞動者提供擔保的義務,及時采取保全措施。
對勞動仲裁的裁決不服的,職工應當在收到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提起訴訟;訴訟法院是仲裁機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
一般說來,勞動爭議案件都必須要經過勞動仲裁,仲裁是訴訟的前置程序即不經過勞動仲裁法院不能受理。
按照規定,審理案件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先行調解。調解成功可以避免訴訟或上訴,對于當事人雙方來說,是解決爭議的好辦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產質押與權利質押有何區別
2021-01-25遭遇強拆應該向哪個部門投訴
2021-02-17調整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的程序
2021-01-13攝影公司用動漫圖片侵權嗎
2020-12-31交通事故未出傷殘鑒定能否起訴
2021-01-04喝酒被車撞是誰承擔責任
2021-02-10行政處罰繳款期限為多久
2021-01-17申請破產后法人會被列入黑名單嗎
2021-01-21當庭提出管轄異議有效嗎
2020-11-11國企簽勞動合同嗎
2021-01-22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相關法條
2020-12-27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小貨駕駛證實習期能扣分嗎
2021-01-21出口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1建筑工程一切險所包含內容有哪些
2021-01-03保險應當依法繳未簽合同應該怎么樣的
2020-12-20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07人身保險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0-12-01藥品超出保險條款范圍 法院判決保險公司賠償
2020-11-24保險合同是否成立或生效的依據是什么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