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生效的要求是什么?
1。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合同法》第九條規定:“訂立合同時,當事人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行為人只有具備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才能正確理解其行為的性質和后果,獨立表達其意思,才能成為合同的主體,其合同行為才具有法律效力
,無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一般不能自行訂立合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只能訂立與其年齡和智力相適應的合同;例外情況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六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報酬、禮品和報酬,其他人不得以行為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聲稱上述行為無效”
2。意義的表達是真實的
所謂意義的表達就是表意文字的表達行為應該真實地反映其內在效果。所謂效果意義,是指人們希望使其表達內容產生法律效果的內在意義要素。所謂表現行為,是指行為人以某種方式向外界表達其內在意義,并足以被外界客觀理解的要素。意圖表達的真實性要求表達行為與效果的意義相一致。意思表示的真實性是合同效力的重要因素。因為合同本質上是當事人之間的協議,符合法律規定,能夠依法產生法律約束力;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能否產生這種約束力,取決于意思表示是否與對方的真實意思一致。它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從法律角度看,合同之所以能夠產生法律效力,是因為當事人意志的表達符合法律規定。對于意志的法律表達,法律賦予其法律約束力。顯然,非法合同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也不能產生當事人預期的法律效力。合同不違法,即合同不得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或規避法律。所謂強制性規定,是指雙方必須遵守這些規定,不得通過協議進行變更。但是,如果只有某些條款是非法的,確認某些條款無效不會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合同必須具有法律規定的形式。《民法通則》第五十六條規定:“民事法律行為可以是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規定具體形式的,應當依法履行。”《合同法》第44條還規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必須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才能生效的,從其規定。”由此可見,我國法律承認當事人可以依法選擇合同形式。但是,法律對合同形式有特別規定的,當事人必須遵守法律的規定。例如,根據《城市私人住房管理條例》,房屋買賣必須經房管部門登記并辦理過戶手續,方可生效
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合同生效有四個要件,當事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合同的簽訂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達,合同內容符合法律規定。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訪問互聯網上的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面積不應該計入公攤面積
2021-02-11安全施工的強制性標準是什么
2021-03-19出售出入境證件罪怎么處罰
2020-12-26交通認定責任書沒寫逃逸會理賠嗎
2020-12-28打工不簽合同會產生哪些風險
2020-12-05格式合同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2021-02-22賠償協議未按時間打款怎么辦
2021-02-25胎兒能不能行使繼承權
2020-11-23什么是單位集資房
2021-02-17企業與什么樣的人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17肇事司機死亡,可否要求其家屬賠償
2021-01-22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0-12-01人壽保險合同的法律適用范圍
2020-11-29怎么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1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如何被限制
2021-01-04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時效有多久
2021-02-13保險合同的變更有哪些類型?
2020-11-27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保險代理人的不受歡迎型有哪些類型呢
2021-03-11山林的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