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合同終止權的不同條件,可分為約定終止權和法定終止權。終止協議的權利。也就是說,雙方同意,當某種原因發生時,一方或雙方有權終止合同。解除協議的權利基于雙方的協議,而不是單方面的決定。可以在訂立合同時在合同中約定,也可以在訂立合同后另行約定。《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符合解除合同條件的,有權解除合同的人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約定解除權的,可以對解除權的行使附加一定的條件,如解除權的發生、行使條件、行使解除權的效力等。值得注意的是,當存在與行使約定的終止權相一致的原因時,合同終止的后果并非自然發生,但必須由有權終止合同的人在終止期限內向另一方表示。在正常情況下,合同的終止可以在訴訟外提出,也可以在訴訟中提出。對撤銷權的行使方式有特別約定的,按照約定執行。法定撤銷權。即直接由法律規定。當某種原因發生時,一方有權終止合同。我國現行《合同法》在充分吸收兩大法系和國際公約立法經驗的基礎上,對法定合同的解除條件作了嚴格限制。根據《合同法》第94條的規定,一方行使法定終止合同權利的情形有五種:
(1)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不可抗力是指無法預見、避免或克服的客觀現象。如果不可抗力的發生使合同目的完全無法實現,任何一方有權終止合同
(2)因拒絕履行主要債務而無法實現合同目的。這意味著,在履行期屆滿之前,一方當事人明確表示或以自己的行為表示將不履行主要債務。在這種情況下,另一方可在不發出履行通知的情況下直接行使解除權。(3)由于主要債務的延遲履行,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債務人無正當理由不約定履行期限,經債權人要求不履行的,債權人有權解除合同;合同履行期滿,合同主要債務尚未履行的,債權人可以享有無追索權的解除權。(4)因遲延履行或者其他違約行為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有許多形式的違約使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包括延遲履行、不完全履行和履行地不遵守合同。在這種情況下,債權人可以不經要求直接終止合同。(5)法律規定的其他解散情形。這是一項一般性規定。上述情形均未發生,法律規定其他情形應當終止合同的,合同終止。這實際上為未來的法律發展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也防止了法律上的漏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P2P平臺因非法融資倒閉投資者的錢還要的回來嗎
2020-12-24個人之間借款怎樣辦理房產抵押
2021-01-16交強險在哪些情況下不理賠
2020-12-29因疫情停薪合理嗎
2021-01-02什么是遺贈?遺贈與遺囑繼承的區別
2020-11-12一審敗訴,二審終審也敗訴該怎么辦
2021-01-06勞動關系轉移單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1-03-24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怎樣進行意外險理賠
2020-12-15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風險及損失案例解析
2020-11-28保險經紀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規定
2021-03-01交通肇事賠償保險公司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10保險合同期限屆滿或履行完畢是指什么
2021-03-24什么是保險法中近因原則
2020-12-20約定與法律有什么關系
2021-01-30保險車輛損失情況確認書沒蓋章有效嗎
2020-12-26海上貨運保險利益案例
2021-03-0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1-29農村房屋拆遷安置,是按照戶口補償還是按面積補償
2020-12-10拆遷房產證怎么辦理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