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解除,是指合同生效后,以合同為基礎的債權債務關系因一方或雙方意思表示而消滅的行為。合同解除作為合同制度的一項法律制度,具有以下法律性質:
1。合同解除適用于有效訂立的合同。合同有效成立后,在履行完畢前,合同方可終止??梢员?a href='http://www.6065bob.com/chexiao/1.html' target='_blank' data-horse>撤銷的合同和無效合同不受合同終止制度調整的約束。終止合同必須滿足某些條件。為了防止當事人濫用合同解除制度,維護合同的嚴肅性和社會經濟生活的穩定,法律規定,合同解除必須符合法律或約定的條件,禁止當事人任意解除合同。所謂法定解除,是指在法律規定的一定條件下解除合同的行為。例如,《合同法》第94條規定了五種情況。所謂約定終止,是指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終止合同的條件。當終止合同的條件出現時,合同終止。當然,雙方不必在訂立合同時同意終止合同,但也可以在事后協商一致終止合同。合同必須終止。我國法律沒有采用當然終止原則,即如果滿足合同終止的條件,合同可以終止。因此,如果當事人想要終止合同,他們必須有終止的行為。合同終止分為兩部分,一是雙方協商一致終止合同;第二種是有合法或約定權利終止合同的一方。解除方必須具有法定或約定的解除權,沒有解除權的解除不具有法律效力。合同解除的效力是以合同為基礎消除債權債務關系(合同關系)。理論上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合同解除權的效力是合同關系從一開始就終止。所謂合同關系自始終止,是指當事人有義務恢復原狀,即合同終止的效力具有溯及力。第二種觀點認為,合同解除權的效力在于合同關系將在未來消失。所謂未來合同關系的終止,是指合同關系在終止時終止,合同終止前的關系仍然存在,即合同的終止不追溯到過去。我國《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合同終止后,合同未履行的,應當終止履行;合同已經履行的,當事人可以根據合同的履行和性質要求賠償或者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可以看出,我國合同法采用第一種觀點,即合同終止的效力具有溯及力
如果由于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當事人可以終止合同;在履行期限屆滿前,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的,另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如果一方延遲履行其主要義務,且在被催促后的合理期限內未能履行,另一方可終止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車損沒有鑒定可否獲賠
2020-11-09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19分期付款買手機,不還錢也不還手機會怎么處理
2020-12-28未成年能不能構成特別累犯
2021-01-25家庭暴力的法律對策
2021-01-24冤假錯案警察怎么處理
2021-01-04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政策有哪些
2021-01-15勞動者與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是否必須要進行鑒證?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6工傷解除勞動合同有哪些賠償
2021-01-282020員工勸退賠償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4意外保險理賠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05航班延誤險的規定
2021-02-24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07保險合同中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是什么
2021-02-28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20條與保險有關的高頻法律條文
2020-12-16保險理賠對方不配合怎么處理
2020-12-30保險的意義是什么
2021-01-10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2-28裝寬帶 個人信息遭遇“代理傷”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