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欺詐和脅迫簽訂的合同的后果是什么
通過欺詐和脅迫簽訂的合同應分為兩類。一是一方通過欺詐和脅迫訂立的合同損害國家利益,應被視為無效合同;二是一方通過欺詐和脅迫訂立的合同,如果只損害集體或第三方的利益,則不損害國家利益,此類合同應視為可撤銷合同。將其視為可撤銷合同的原因是:
(1)雖然一些欺詐行為可能會給欺詐者造成損失,但損失可能很小,受害者可能仍然認為合同對他有利,并愿意受合同約束。例如,被害人想要取得合同約定的標的物,只能根據生效的合同要求欺詐人按照合同約定的質量交付標的物,以實現其訂立合同的目的。如果合同被宣布無效,受害人就不能提出這樣的主張。
(2)它可以充分尊重被騙方的意愿,充分體現民法的自愿原則。誠然,欺詐是一種違法行為,但由于欺詐而簽訂的合同主要是意圖表達不真實的合同,這通常很難讓外界判斷。如果受騙者不打算受騙,法院和仲裁機構往往很難主動干預(3)尤其應注意的是,在許多情況下,在合同被宣告無效后,責令欺詐方承擔違約責任比責令欺詐方承擔違約責任對受害人更有利。例如,違約責任的形式包括違約賠償金、損失賠償金、存款責任等。損失賠償金還可以包括約定的損失賠償金和預期利益賠償金,當合同被宣布無效時,受害人不得要求欺詐人根據有效合同承擔違約金責任、約定的損失賠償責任、預期利益責任、雙倍返還定金責任等。因欺詐訂立的合同被視為無效合同的,無論當事人是否請求宣告合同無效,法院和仲裁機構都可以主動宣告合同無效,使被害人喪失選擇有利于自己的救濟的權利,這對被害人極為不利。正是基于這些原因,我國《合同法》對《民法通則》第58條的規定進行了修改。根據《合同法》第54條的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違背真實意思而訂立合同的,被欺騙的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也就是說,對于此類合同,如果受害人認為合同的持續有效性對他有利,他可以要求變更合同。認為適用違約責任對自己更有利的,可以要求在合同確認有效時責令欺詐人承擔違約責任;認為合同繼續有效對其不利的,可以請求法院和仲裁機構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合同被宣布無效后,同樣的后果也會發生。總之,《合同法》將此類合同視為可撤銷合同,給予了受害人更多的選擇,這非常有利于對受害人的保護
合同內容受欺詐保護,但合同可以通過法律予以撤銷。如果您有其他相關問題,歡迎您咨詢免費法律咨詢,這可以幫助您回答疑問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認定為工傷的類型有哪些,認定工傷的程序有哪些
2021-03-02外商投資企業增資流程有哪些
2021-01-12有限公司股份轉讓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12發表權能單獨使用嗎
2021-01-06域名搶注一審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4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監視居住可以用手機嗎
2021-01-20法院民事調解離婚別人會知道嗎
2021-02-24老年人有要求贍養人交付贍養費的權利嗎?
2020-11-18北京無犯罪記錄證明怎么開
2020-12-03待崗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16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試用期的特殊規定有哪些
2021-03-06醫療意外保險具體是什么
2021-03-22車險續保押金是不是必須繳納
2021-03-19保險公司是否有權要求退賠保險賠償金
2021-03-13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幾種
2021-01-06保險合同成立的必要條件是什么
2021-01-09人身保險合同的性質是怎么樣的
2021-01-25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