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訴訟律師來說,庭審就像一個戰場,這是不可避免的。來來去去。然而,一百個秘密和一些疏漏往往會導致戰斗的興起,但這些缺陷卻在不知不覺中暴露出來。本文試圖總結一些律師在庭審中最容易忽視的事情,比如發現那些海底暗礁
錯誤的證據
許多律師經常習慣于將當事人提供的所有證據提交法庭進行質證,在法庭上提供證據時,不要考慮二手或第三手方案。由于他們沒有事先從對方的角度思考和審查證據,他們往往在法庭上抓住對方某一證據的瑕疵,沒有準備,陷入解釋不清的被動局面。因此,在準備我國法院證據時應慎重考慮:
<P>1。所有證據都是必要的嗎。每一個證據都對自己有利,而不是一把雙刃劍嗎?或者你可以根據證據的強度下訂單并進行權衡。反駁證據應該在哪個環節提出4。從對方的角度來看,你可以從自己的證據中找出哪些缺陷,以及如何處理這些缺陷。什么樣的證據可以提供或不提供取決于法庭審判,尤其是另一方的陳述
過度自信或疏忽,證據不足
一般來說,律師根據自己的舉證責任準備證據,并實現自己的證明目的。然而,律師自己對舉證責任的判斷與法官的判斷有時存在差距。作為法官,法官希望所審理的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因此判決沒有困難。因此,法官總是希望律師能夠充分、充分地證明他所主張的事實和觀點。然而,作為一名律師,我希望減少工作量。如果我能提供更少的證據,我不想提供更多的證據。此外,獲取和出示一些證據并不容易,這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因此,律師不愿意承擔更多的舉證責任。現行的訴訟制度不提倡法官的權力主義,不能隨意取證,現實也不能允許法官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圍繞事實取證。因此,最終,法官無法從律師提供的有限證據中推斷,這是衡量法官判斷水平和判決書撰寫能力的一個很好的標準。因此,作為一名訴訟律師,我們應該考慮:
1對于我所主張的主張或事實,我們的證據是否已經用盡?證據鏈是否完整。對于難以獲取或收集的證據,如何與法官溝通解決方案而不是放棄
3。如何回應法官進一步補充證據的請求?僅僅是反抗還是服從
我不知道如何處理法官當場提出的問題
有一個例子:
一位律師在法庭上要求終止合同。他談到了如果繼續履行合同將如何不公平,以及履行合同的背景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等。法官問他一個問題:你主張終止合同的原因是基于公平還是基于情況的變化?他顯然還沒有準備好,回答時有點猶豫:這顯然是不公平的。在庭審后的合議庭上,提出問題的法官說:律師顯然不理解我的問題。它表明,公平意味著簽訂合同時存在不公平的情況,情況的變化意味著簽訂合同時沒有問題,但隨著時間和環境的變化,履行合同的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導致繼續履行合同的不公平。如果他在明顯不公平的基礎上選擇終止合同,我們必須拒絕它,但是如果情況發生變化,我們可以考慮支持它。在最壞的情況下,他應該回答兩個并列的問題作為終止合同的依據,而我們最好做出判斷,而不是回答一個錯誤的問題。
法官在法庭上的調查不會無足輕重。法官的調查與他的審判思維有關。因此,作為一名訴訟律師,在法庭上應該:
1密切關注法官所說的每一句話,尤其是在事實調查過程中所做的陳述或問題(無論對哪一方),快速分析和猜測法官的審判理念和對證據事實的態度
2當法官向自己提出問題且不在準備范圍內時,不要驚慌。首先分析問題的意圖。如果你不確定你的意圖,你最好不要正面回答。你可以用其他不相關的意見搪塞法庭,然后做充分的準備,然后用書面意見回答
3巧妙而準備好的回答可以幫助引導法官的思維,引導法官專注于向對方詢問關鍵事實,為了達到攻擊對方的戰略目的
盲目發表意見
有一個建筑工程合同糾紛案例,雙方在補充協議中約定,施工方必須在5日內配合施工方辦理工程竣工備案手續,否則將承擔500萬元違約金。然而,項目竣工備案實際上是在補充協議簽署兩個月后處理的。針對這個問題,施工方的回復是,施工方提供的竣工備案資料存在虛假的工程造價,因此不同意蓋章配合。直到兩個月后,施工方承諾,這些數據將僅用于備案,而不是作為工程結算的依據,將封存并配合其辦理備案手續。在庭審中,需要核實待封存的資料和文件何時已送達施工方。根據一份通知,施工方已在簽署補充協議一個月后將數據交付給施工方,請蓋章并配合,但在法庭審理期間,施工方口頭表示,該信息實際上是在簽署補充協議后三天內提交給施工方的,但后來由于拒絕蓋章,施工方發出了書面通知敦促施工方。針對這一聲明,施工方的律師立即予以承認,并再次強調,該聲明被拒絕,因為要密封的數據中的數據是虛假的。最后,合議庭最終得出結論,向備案部門報告的工程結算價格不是雙方的實際結算依據,因為在補充協議簽署前的其他會議紀要中已經說明,會議紀要中的結算價格與本案中施工方拒絕蓋章的工程造價書中的數字一致,因為雙方在簽署補充協議之前已經知道并同意虛假成本,盡管這種行為是違法的,無法確立施工方必須等到施工方做出承諾后才能同意蓋章的抗辯理由。由于施工方承認在簽署補充協議后5天內收到信息,因此構成違約,并應承擔違約金,施工方的律師過于自信,只能依靠他預設的辯護理念做出法庭回應。但是,如果信息是在補充協議簽署一個月后提交的,則可以免除5天協議本身的限制。律師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他的疏忽導致了不利的審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盲人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0結婚前替對方還房貸離婚怎么辦
2020-12-27岀資人是否承擔連帶責任
2020-12-04工商部門的行政處罰處理要多長時間
2020-12-29非撫養方可以頻繁探望子女嗎
2020-11-10非法同居與重婚的區別
2020-11-17什么是贍養費?贍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4贍養糾紛民事起訴書
2020-12-18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免責條款有哪些特征
2020-12-03與單位形成事實勞動關系,勞動者是否可以隨時提出解除勞動關系?
2021-01-24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什么才算意外傷害
2021-02-26保險上當后如何維權
2020-11-09交通事故造成車輛損壞的,保險公司是否可以不予理賠
2021-01-09出車禍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1-20事故保險理賠的流程有哪些
2021-03-18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1保險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