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傷認定程序
1、工傷認定申請
(1)、申請人及申請時效
用人單位和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均可申請。
用人單位應當在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在24小時內通知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及其參保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書面工傷認定申請。如遇特殊情況,經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該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一年內,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用人單位未在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用人單位負擔。
(2)、工傷認定申請材料
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工傷認定申請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工傷認定申請人需要補正的全部材料。申請人按照書面告知要求補正材料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受理。
2、受理及取證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后,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及有關部門有協助工傷調查和提供證據的義務。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3、工傷認定結果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六十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并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對工傷認定結論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
二、傷殘鑒定程序
如果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亦稱為傷殘鑒定)。醫療終結期、勞動功能障礙、生活自理障礙均由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鑒定。
殘疾等級根據勞動功能障礙情況,分為十個,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一至四級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五至六級為大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七至十級為部分喪失勞動能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變更判決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03可以抵押商鋪使用權嗎
2020-12-02黑社會性質有組織犯罪的構成要件
2021-02-25拆遷返還的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1交通事故糾紛
2021-01-11什么情況下格式合同無效
2021-02-20學生在學校做游戲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07中介假冒房東違法嗎
2021-02-22間隔多久才算勞動關系中斷
2020-11-14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對于被保險人來說在處理三方關系時應注意什么
2021-03-24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自殺保險公司理賠多少
2021-02-12理賠官司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2021-03-08保險欺詐的表現形式有哪些
2021-03-05如何正確理解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和出租
2020-11-27建筑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1-01-27私人房屋裝修承包合同
2020-11-22拆遷發生糾紛是否可行政訴訟
2020-12-20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按戶口算還是按面積算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