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2條規定:本法所稱合同是平等的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第85條則規定:合同是當事人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的協議。對比來看這兩個規定并無任何本質的區別,只不過是《合同法》把《民法通則》的“民事關系”具體指明為“民事權利義務”而已。根據《民法通則》中對合同的定義,有的學者認為該“協議”一詞應包含雙重含義:一為合同,二為合意。
(1)所以有的學者也認為:合同本質上是一種合意,而合同的成立就意味著各方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
(2)這種理解應當說是比較正確的。那么,當事人各方通過訂立合同的方式來進行交易,怎樣才能使合同(也就是當事人之間的合意)被法律認可和保護,不論是在法學理論上還是司法實踐中都應著重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由于司法解釋與法律規定之間的沖突以及司法實踐中對合同的效力在理論認識上的不一致甚至是混亂,使得對其進行研究更具有強烈的實踐指導意義。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一個基本前提是,《合同法》的一個主要目的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合同法》第1條)。因此,《合同法》應當激勵交易而并不是加以限制,其顯著的表現就是最大限度地使一個已經存在的合同合法有效而不是把大量的合同都認定為無效。同時,作為私法領域的一類重要民事法律行為,法律應充分保護公民的“自愿”而不必進行過多的限制和干涉。《民法通則》第85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都具體規定了對依法成立的合同進行法律保護。因此對合同效力的認定就成了國家對合同的認可、保護與干涉的具體內容之一。根據合同法理論、《合同法》的現行規定及司法實踐,我們可以把合同的效力主要分為合同有效、合同無效、效力待定和可撤銷的四種效力類型,與此對應產生四種效力類型的合同,本文根據不同的效力狀況進行相應的具體研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中不合理的條款如何中止
2021-01-30律師可以不收代理費嗎
2020-12-16行政處罰繳款期限為多久
2021-01-17新三板定向增發規定
2021-01-06夫妻離婚孩子是否應支付贍養費
2021-03-24國家法律對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有何規定?
2021-01-10工傷的索賠計算
2021-03-25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房產抵押法律風險分析
2020-12-28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勞務承包合同適用什么法
2020-12-05外企存在勞務派遣關系是否合法
2021-01-07勞務公司違法分包包工頭負什么責任
2020-12-02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2-19交通肇事司機逃逸保險公司可否拒賠
2021-03-01事故責任認定以后保險公司拒賠怎么辦
2021-03-19變更受益人未書面通知保險人不影響其效力嗎
2021-01-21如何處理保險代理合同糾紛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