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約邀請的分類
1、提出交易條件的要約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5條所述的寄送的價目表、拍賣公告、招標公告、招股說明書,不僅向他人(特定的人和不特定的多數人)邀請發出要約,還提出了某些交易條件。
商業廣告則分為提出交易條件和單純宣傳兩種情況。當事人還可以在要約邀請中提出交易條件的保障。要約邀請以格式條款為例可以說明問題,因為格式條款通常提出了交易條件。格式條款既可以以要約的形式表現出來,也可以以要約邀請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經營者利用店堂告示(格式條款的一種表現方式)提出:“假一罰十”,這個“假一罰十”的意思表示,不是要約(因為它缺少合同必要條款),只能是要約邀請;在嚴格意義上它也不是交易條件,而是交易條件的保障。經營者提供合格的商品是第一次給付,“假一罰十”,是第二次給付,是第一次給付不符合約定的演變,是締約責任(合同無效時)或者違約責任(合同有效時)的承擔。要約邀請中“假一罰十”、“缺一罰十”這一類諾言如果不能確認為先合同義務或者不承認其可以演變為合同義務,則相對人就會二次受害。提出交易條件或提出交易條件保障的要約邀請,可以構成法律行為。這種法律行為是單方法律行為。這種要約邀請之所以是法律行為,是因為它依據邀請人的意志,在邀請人與受邀請人之間產生了法律關系,在這個法律關系中,受邀請人是權利主體。這個權利是依照邀請人單方面的意志產生的。
2、未提出交易條件的要約邀請“詢價”就是如此,甲方給乙方去信,問:“你公司的自行車以多少錢一輛銷售?”此詢價盡管被學者們習慣地認為是要約邀請,但是它并不包含交易條件,即不包含合同的條款,因而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意思表示。真正的意思表示,能夠產生司法上的效果,能夠在當事人之間產生法律關系。“在民法之所謂意思表示,乃就以其為法律行為構成部分即要素而為觀察,自非具有足以形成法律行為之內容,不得稱為意思表示。”中國《合同法》把要約邀請都規定為意思表示,已經偏離了意思表示的本質。對不能因當事人意志內容產生法律關系的要約邀請,也不是事實行為,因為它仍然是一種表示行為。現行《合同法》第15條把所有建議相對人發出要約的行為,都規定為意思表示,只是屈就了學者的一般觀點,它的危害是否認或者忽視了要約邀請作為意思表示的效力。以上分析表明,要約邀請的法律意義不僅在于邀請他人向自己發出要約,還在于提出交易條件以及與交易條件有關的條件,而且這些條件可以拘束邀請人,可以構成先合同義務,也可以進入合同,演變成合同義務。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帶來的關于“要約邀請”的相關法律知識的講解,大家可以仔細閱讀本文,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做出明智的決定與處理,小編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如果您還有什么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可以聯系我們律霸網平臺的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物傷人案件賠償如何根據過錯比例承擔
2020-11-24業委會構成職務侵占的主體嗎
2021-03-12工傷鑒定過期了還可以怎么辦
2021-02-08什么是圖形商標
2021-03-13著作權法保護的是哪些作品呢
2021-02-07產品質量投訴書怎么寫呢
2020-11-08斷絕了父子關系還要給贍養費嗎
2021-03-12公民個人財產信息包括哪些
2021-03-19怎么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19保密義務不是競業限制單位,需不需額外付費
2020-12-05延長醫療期后解除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1合同履行不能需要解除合同嗎
2021-01-16簽勞務合同有什么待遇
2021-03-18免責條款有何用
2021-03-13工資停發多久算是勞動關系終止
2020-12-27調崗原因怎么寫
2021-03-01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意外險車禍賠付多少錢
2020-11-15意外險的責任期限和保險期限有區別嗎
2021-03-12產品責任糾紛應怎樣歸責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