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是否有效一直是我國公司法領域學界和實務界在爭論的一個問題。
在我國《公司法》、《合同法》尚不完善的時期,根據當時的司法實踐,法人只能在其核準登記的生產經營和業務范圍內活動,如果超越其經營范圍和業務范圍,法人的經營活動即為無效民事行為。
隨著商事交易的日漸頻繁,特別是國際貿易往來的急速增加,在國內公司制度和國際公司制度的不斷碰撞中,我國的公司治理制度也逐漸完善。眾所周知,市場經濟強調主體的意思自治和行為自由,法人是市場經濟的主要主體之一,法人的行為自由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繁榮。
如果把法人的經營活動限定在一個狹小的范圍之內,把任何超越范圍的經營活動都簡單地宣布為非法和無效,只會導致市場經濟的窒息和不振,而且也會影響到善意第三人的合法利益和交易安全。
正是基于這一理由,1999年12月1日《最高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
因此,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應當根據法律規定,區別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處理:
(一)如果企業法人的經營活動超出了經營范圍,但并未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而且又未損害國家、合同相對人和第三人利益的情況下,只要合同本身符合民法的基本原則,且合同已經履行或能夠履行的,以保護交易安全和第三人的信賴利益為原則,應當認定合同有效。
(二)如果合同的相對人是善意的,而越權的法人是故意或過失的,而且是由有過錯的越權法人一方主動提出確認合同無效請求的,應認定合同為有效。即企業法人不得以越權無效對抗善意的相對人,主張越權合同無效的權利只有善意的相對人可以行使,除非該相對人在訂約時明知或應知企業法人超越了經營范圍。
(三)如果法人越權行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規定,如違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規定,違反國家制訂的要由專門部門專營專賣的規定,或者合同標的物屬于限制流通物品等,這種情況下,法院應根據實際情況,認定合同無效。
一般來說,超越經營范圍訂立的合同是有效的。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比如說超越法律強制禁止經營的范圍的,此時合同肯定是無效的。希望這些內容可以幫到您。如果您的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前來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不能是無效合同嗎
2020-11-16如何用法律的手段制裁網絡暴力
2021-03-18非法采礦罪罰金標準是什么
2020-11-12業委會委員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01圖書的著作權歸屬是怎樣確定的
2021-03-22留置權與抵押權有什么不同之處
2020-12-16技術開發合同要約定有效期限嗎
2020-12-31自動順延的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15幼童在火車站內玩耍被列車軋傷致殘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2-22車輛過戶手續是什么
2021-03-14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2020-12-15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意外險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16他人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免責條款仍舊生效
2020-11-19保險公司中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包括哪些
2021-01-30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理賠官司獲得精神損害賠償
2021-03-08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15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