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合同簽訂以后,受托人根據合同為委托人辦理委托事務,必然要和第三人發生聯系,并且受托人往往是以委托人的名義從事活動,實際行為的后果也歸屬委托人,這里實質上形成了一個代理關系,因此,委托和代理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法國民法典即把受托人代理委托人處理事務視為委托合同的當然效力。德國民法典把委托作為合同的一種放在債編中,而將代理作為一項民事基本制度放在總則編中,這種立法體例為以后各國民法典所效仿,如日本民法典、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蘇俄民法典等。
代理,依照民法通則第63條規定,指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而由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人的知識、能力都是有限的,其活動還要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當事人僅憑自己的行為往往不能充分享受進行自由商品交換的權利。法律規定民事主體可以借助他人的行為進行民事活動,使被代理人可以同時在不同的地點與多個相對人訂立合同,同時也避免了其專業知識、能力的不足,這正是代理制度與商品經濟的內在聯系之所在,也是代理制度的存在價值之所在。上述代理的立法定義和理論價值闡述已經清楚地表明代理實際上是解決代理人在何條件下可以被代理人名義與第三人從事法律行為,以及引起的法律后果歸屬問題。
代理既然是由代理人代本人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的,則與受托人為委托人處理事務同屬為他人服務,二者在此點上相類似。二者的區別主要在于:(1)代理人的代理行為不能包括事實行為;而受托人受托處理或管理的行為可以包括事實行為。(2)代理屬于對外(即本人與代理人以外的第三人)的關系,不對外也就無所謂代理;而委托則屬于對內關系,即其存在于委托人與受托人之間。第三,代理關系的成立,被代理人授予代理人代理權屬于單方法律行為;而委托合同為雙方法律行為,委托合同的成立應有受托人承諾,若受托人不為承諾,則合同不能成立。
委托合同與代理合同雖為不同的制度,但二者也有聯系。如果委托人所委托的事務須對外為法律行為時,則一般都有代理權的授予。于此情況下,委托合同也就成為代理中的基礎關系,代理不過是受托人處理受托事務的一種手段。但并非在任何情況下,代理都以委托合同為基礎關系,都伴隨委托合同而生。有委托合同而無代理,或者雖有代理而無委托合同的情形,也并不鮮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監督檢查的主要內容
2021-03-02股權轉讓時公司名下房產可否處理
2021-03-01有限合伙人的財產份額可以繼承嗎
2021-02-28協議離婚可是男方不付孩子的撫養費怎么辦
2020-11-20父母以贍養為前提的贈與可否撤銷
2020-12-30公婆贈與房子給兒媳離婚可以要回嗎
2020-12-03同居子女撫養協議樣本
2021-03-17撤銷仲裁裁決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7繼承的房子再贈與別人會交稅嗎
2021-03-24反擔保合同抵押中雙方的權利義務是什么
2020-11-12老師猥褻學生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2-07成立業主委員會流程有哪些
2021-01-16非法占用林地如何追究刑事責任
2021-02-12集資房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05怎么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19學歷造假公司可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0-11-24如何理解勞動合同變更的協商一致準則有哪些
2021-01-30輕傷取保候審的條件和變更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01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試用期、服務期是如何確定的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