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租賃合同中,當事人經常約定遲延給付租金的違約金,在履行過程中,會發生承租人遲延履行而導致出租人解除合同的情況。此時的問題有:該違約金責任在合同解除后能否適用?合同解除前遲延履行部分的違約金應如何計算?
一、合同解除后違約金責任能否適用
筆者認為,違約金責任應當適用,其原因在于:
第一,租賃合同解除后,合同向未來消滅,已經履行部分的合同關系不受影響。換言之,已經履行部分在觀念上可以看作與被解除部分的合同相互獨立的兩個合同。于此,已經經過的承租人占有、使用租賃物期間可以看作是一個有確定期限的租賃合同(期限至解除之日)。由此,由于該合同的效力并不因解除而受影響,故包括違約金責任在內的合同條款仍然拘束雙方當事人。
一種觀點認為,如果將解除前后的租賃合同看作兩個獨立的合同,則不會發生解除權的問題。因為后一個合同根本就不存在違約行為,所以這樣理解繼續性合同是錯誤的。
筆者認為,這種觀點只有現實是兩個獨立合同的情況下才成立。而現實是,這是一個合同,我們在理解上、在觀念上可以把解除前后的合同關系拆分為兩個,因而是一種擬制而非現實,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解除的溯及力問題。如果現實是兩個合同,則就沒有必要討論后一個合同的解除權問題。此其一。
其二,從另外一個角度觀察,正是因為租賃合同的繼續性特征,才導致我們能夠把一個租賃合同在解除后理解為兩個租賃合同,而非可以把它在觀念上拆分為兩個合同而導致租賃合同的繼續性特征。該觀點發生了倒果為因的錯誤。
其三,正如崔建遠教授所言,繼續性債權可以從兩個角度把握:一方面把繼續性債權作為一個整體,也必須如此。另一方面,在一定條件下,如在履行的具體操作上、在違約與否的判斷上、在訴訟時效的適用上等,可將繼續性債權區分為若干個債權,每個這樣的債權可以取名為“個別債權”,每個“個別債權”具有某種程度上的經濟上和法律上的獨立性(崔建遠:《繼續性債權與訴訟時效》,人民法院報2003年6月27日)。正因如此,才有將解除前后的租賃合同看作兩個“個別債權”,在違約責任的判斷上分別適用的可能性。
第二,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定,合同解除后當事人“有權要求賠償損失”。通說認為,這里的賠償損失,“依然是因違約而發生的損害的賠償”。在我國合同法理論和實踐都將賠償性違約金的性質定為損害賠償的預定的背景下,第九十七條隱含了這樣一個結論:租賃合同解除后,違約金責任仍可適用(第九十八條規定的“結算和清理條款”到底是否包括違約金條款,學者多數語焉不詳,實務中也各行其是。因此,筆者求助于第九十七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復議機關責令重作但原行政機關不履行怎么處理
2021-02-08土地轉租年限能超過原合同嗎
2021-02-19欠房租多久可以終止合同
2021-01-14簽訂無限期合同離職有賠償金嗎
2021-01-09公司地址異常能注銷嗎
2021-03-17財務糾紛擔保連帶責任
2021-03-01連帶之債由什么構成
2021-01-04法定監護人是否具有繼承權利
2021-03-16對銀行抵押的房產法院能查封嗎
2021-01-21債權人違反擔保合同約定怎么處理
2020-11-12什么是涉外繼承?
2020-12-19哪些交通事故將不予理賠
2020-12-23輕傷取保候審的條件和變更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01什么是再保險公司
2020-12-10人身保險的作用是什么
2020-12-23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保險期限起算時點
2021-02-24離婚給孩子交的保險能分割嗎
2021-03-25免賠額的形式有幾種
2021-03-24保險代理合同樣本(三)
2020-12-07保險理賠維權三條途徑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