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約損害的賠償有什么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113條第1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者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這一款是合同法對違約損害賠償規則最集中的體現和規定。從體系上來看,它首先以因果關系的基本原理界定了損害賠償的可能范圍或者說合同利益的總體構成,接著就損害作了基本的類型劃分—所受損失和所失利益,最后確立了賠償范圍的最基本的限定手段—可預見規則,從而最終確定受害人真正獲得賠償的數額。它是總結我國司法實踐經驗和借鑒域外立法成果的結晶。
相關法律知識:
法律責任有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等類型,民事責任是指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因實施民事違法行為或基于法律的特別規定,依據民法所應承擔的民事法律后果。民法通則專設“民事責任”一章(第六章),規定了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兩種民事責任。違約責任作為一種民事責任,在目的、構成要件、責任形式等方面均有別于其他法律責任。
二、違約責任是違約方對相對方承擔的責任
合同關系的相對性決定了違約責任的相對性,即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之間的民事責任,合同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對當事人之間的合同不承擔違約責任。
具體而言:
(1)違約責任是合同當事人的責任,不是合同當事人的輔助人(如代理人)的責任;
(2)合同當事人對于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的違約承擔責任。合同法第121條規定: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對方承擔違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
三、違約責任是履行合同不完全或不履行合同義務而承擔的責任
首先,違約責任是違反有效合同的責任。合同有效是承擔違約責任的前提。這一特征使違約責任與合同法上的其他民事責任(如締約過失責任、無效合同的責任)區別開來。
其次,違約責任以當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為條件。能夠產生違約責任的違約行為有兩種情形:一是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即未按合同約定提供給付;二是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條件,即其履行存在瑕疵。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新十級工傷賠償標準2020
2020-12-28強迫寫欠條屬于什么罪
2020-11-30軍婚起訴離婚的程序
2021-03-18資產具有哪些風險
2021-02-09貸款合同簽了沒有下款合同生效嗎
2020-12-19勞動合同主體能是未成年人嗎
2021-03-10三責險如何計算賠償金額
2020-11-15工傷意外險理賠多少錢
2020-12-07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保險單的主要內容
2021-02-23保險公司拒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1-27中國人民保險公司關于印發《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全資直屬企業暫行管
2021-03-04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賠付數額是多少
2021-01-08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1-02-13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原則有哪些,以及有哪些方式
2020-11-18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讓合法嗎
2021-01-16集體林權流轉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地鐵拆遷城中村的拆遷補償可以參考城市房屋嗎
2020-12-09產權交換式拆遷補償項目有哪些
2021-02-17繼承房屋的拆遷補償款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