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可得利益的賠償范圍是如何的
一、預期可得利益有法律依據嗎
根據原《經濟合同法》及相關法律規定,預期可得利益本來是被排除在可以進行工程索賠的費用之外的。但1999年10月1日起實行的《合同法》改變了這種狀況,其第13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
二、預期可得利益賠償的條件什么
《合同法》頒布以后,可得利益的賠償確實有了一定的保障,但《合同法》113條在錯綜復雜、形式多樣的現實情況中的適用卻是相當混亂,有些案例甚至令人讀來捧腹。這就向廣大的司法工作者提出一個十分迫切的問題,那就是什么情況下,我們能適用這一規定?什么情況下又根本不能適用?下面,我們便就這一問題詳述之。
可得利益賠償是對一方違約造成另一方損失的一種救濟,那么可想而知,適用可得利益賠償,首先必須具備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那就是:
1、違約行為;
2、損害結果;
3、違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4、違約方無免責事由。
下面,我們就除以上四個要件以外的成就預期可得利益賠償還需具備的其他條件詳細分析一下:
1、合同合法有效。
合同合法有效是指合同是正常訂立并已生效的受法律保護的合同。因為只有在合同合法有效的情況下,合同雙方才可以期待可能得到的合法利益。如果合同不合法或未生效,或成立后因有無效情形而追溯至自始無效,那么合同就不被法律所保護,或不具有被完全適當履行的可能性,就不可能產生違約責任,更不可能出現“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即使當事人期待這種利益,法律也是不予保護的,此時,賠償的目的只是使受損方回復至“原有狀態”,而不是合同履行后的“應有狀態”。《合同法》第58條對合同無效或被撤銷的情形應負的賠償責任做了明確規定,從該法條的內容可以看出,這種責任情況下,不應包括對可得利益的賠償。
2、損害由發生在合同履行階段的違約行為所引起。
我們知道,在合同締結以及成立生效的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法律責任,依次為締約過失責任(締約階段)、不得擅自變更解除責任(成立未生效階段)、預期違約責任(生效階段)、實際違約責任(履行階段)以及違反后合同義務的法律責任(終止階段)。《合同法》113條規定“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可見,這里規定的是“實際違約責任”,即處于履行階段的責任。那么,在其他任何階段發生的責任均不能適用《合同法》113條,否則,將導致可得利益賠償規則的濫用。
3、損害結果不是由受損方的先違約行為所引發。
如果合同雙方當事人均負有合同義務,一方的履行是另一方履行的前提,而負有先履行義務一方的違約導致了另一方違約,另一方的違約又造成了損害結果的發生。那么,受損方就喪失了損害賠償請求權。因為受損方負有先履行合同的義務而沒有履行,其在自己先違約的情況下,已經不能期待在合同完全履行的情況下可以獲得的利益,如果法律保護其對這種利益的期待,無疑就是變相助長負有先履行合同義務一方違約。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該問題答案的整理,如果還有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中的行政責任
2021-01-11校園侵權案件中,學校需要承擔哪些義務
2021-02-02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如何維權
2021-03-03如何預防留學生眾籌網絡詐騙
2021-02-20懷孕死刑犯怎么處理
2021-01-19投訴公交車怎么投訴
2021-02-16買斷工齡款離婚可以分割嗎
2021-02-03法定監護人變更監護有哪些方式
2021-02-26財產保全是名下所有財產嗎
2021-01-29法律法規的變化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12房屋抵押貸能申請延期嗎
2021-02-02患病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2-05無故終止合同責任怎么賠償
2021-01-15從業人員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多久申請
2020-12-29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應怎樣投保“不計免賠特約保險”
2021-02-16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什么叫做特別約定
2020-12-26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公告日期是多久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