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的監督權指的是什么意思?
消費者享有監督權是指對有關商品或服務的價格、質量、品種、供應量、供應方式、服務態度、侵權行為等問題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向有關經營者或有關機構提出意見、建議或進行檢舉、控告的權利。法律賦予消費者的監督權主要包含以下幾個內容:
1 消費者有權對國家進行消費者權益立法的監督,這只要是指消費者對于國家立法的建議權。
2 消費者有權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進行監督,這種監督主要表現在:對國家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法律法規過程中或者在日常工作中忽視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提出批評;對國家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處理損害消費者利益的時間時查處不力,敷衍塞責的行為提出批評或質詢。
3 對生產者、經營者的侵權行為,有權通過大眾傳播媒介進行曝光和批評;有權對其處理和善后工作進行監督。
通過消費者的監督,可以促使經營者提高商品和服務的質量,促使從事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改進工作作風,全心全意為消費者服務。
參考法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
消費者監督權的解析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為了消費者利益而制定的法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實施關系到第一個消費者的利益。因此,保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能夠得以遵守和執行,不僅是國家的重要職責,也是消費者自己的重要任務。消費者是廣泛的社會力量,每一人都可以成為消費者,并且,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進行得好壞與每一消費者都有一定的利害關系,他們對自己的利益最關心,因而,必然會發揮最有效的監督作用。
消費者監督權的直接法律淵源是我國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五條的規定,另外,還有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對于公民的民主權利的規定。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五條規定:“消費者享有對商品和服務以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進行監督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檢舉、控告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中的違法失職行為,有權對保護消費者權益工作提出批評、建議。”我國《憲法》第四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消費者常常因為食品問題和商家發生許多矛盾,而商家也因為食品安全問題沒有有效的監督常常忽視這一類的問題,那么消費者監督權就是為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對食品安全起一定的監督作用,這樣才可以有效的杜絕防止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消費者權益受損向誰索賠
消費者網購注意事項有哪些?
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機構都有哪些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質押合同公證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2020-11-22專利工作部門可以參與推薦專利產品活動嗎
2021-03-12申請注冊商標的流程是什么
2021-03-13投保人的保單可以抵押債務嗎
2021-01-21重點交通違法行為包括了哪幾條
2020-12-26兩人合伙合同該如何寫
2021-01-13店鋪租賃合同沒有到期可以提前解除嗎
2020-12-10冰毒販毒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探望權中止事由是什么
2021-03-07國內外的結婚程序
2021-03-06女子不堪家暴提離婚遭丈夫劈16斧砍斷腳筋,故意傷害怎么處罰
2021-02-14什么情形下訂立的合同屬于效力待定合同
2021-03-08委托代理的法律后果怎么規定
2020-11-10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是怎么樣的
2021-01-30員工簽保密協議公司不給保密費怎么維權
2020-12-23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雇員保險金權益
2020-12-25海洋貨物運輸保險單
2020-12-22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為什么不生效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