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發展水平越來越高。而結合生活利用科技的事物也越來越多,其中目前最為普遍的就是電子商務了。而在電子商務中,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網上購物了。因此,大家有必要知道關于網上購物的相關法律知識。那么,國外網購合同是怎樣的呢?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網上購物的含義
簡單來說,網上購物就是把傳統的商店直接“搬”回家,利用internet直接購買自己需要的商品或者享受自己需要的服務。專業地講,它是交易雙方從洽談、簽約以及貸款的支付、交貨通知等整個交易過程通過Internet、web和購物界面技術化的BtoC或者CtoC模式一并完成的一種新型購物方式。
(二)格式條款與網上購物格式合同
我國《合同法》第39條第2款規定: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就格式合同而言,則有廣狹二義,狹義格式合同是指全部內容均為格式條款構成的合同,如機票、電話費用單據等;廣義格式合同是指全部或部分內容由格式條款構成的合同。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規定,一般采用格式條款的說法。
網上購物合同作為一種新型的格式合同,是網上商店經營者將格式條款公布在商店的網頁上,供不特定的消費者瀏覽,由消費者通過點擊網頁上的相關按鈕表示同意而締結合同實現交易。按照我國《合同法》第11條的規定:“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的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由此可見,網上購物合同是一種特殊的書面形式,應該受到合同法的制約。另外,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按照此理解,網上商店雖然是通過信息技術構成,但仍然具備經營者、店堂等要素,所以網頁上顯示的格式條款也應該納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之內,以保護網上購物消費者的權益。
二、網上購物格式合同的訂立
我國《合同法》第39條規定:“采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當遵循公平原則確定當事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請對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責任的條款,按照對方的要求,對該條款予以說明。”網上購物格式條款訂入合同也應遵循上述立法內容的基本內涵,需要如下要件:
(一)向消費者合理提示格式條款
網上經營者必須提醒消費者注意格式條款,在消費者欲以格式條款訂約時,有義務以明示或者其他合理、適當的方式提醒相對人注意其欲以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事實:
1、時間。經營者必須在合同訂立之前明示或者公告該格式條款,使消費者事先知道格式條款的內容,這是消費者作為合同一方當事人的當然權利,也是消費者知情權的當然內容;
2、條款內容的清晰程度。網上經營者提醒消費者注意的語言或者文字必須清楚明白,格式條款的內容更應真實準確,通俗易懂,要避免使用含有大量高度專門化的法律術語和商業術語、不能出現晦澀難懂、模棱兩可的條文,從而使消費者易于理解格式條款的內容。在外觀上應該易于辨認閱讀,不能用太小的字體,或故意制造技術障礙導致部分條款出現亂碼,在關鍵詞句處可以采取不同于其他條款的字體來標明,否則不能視為格式條款訂入了網上購物合同;
3、提示方式。經營者應該將格式條款向消費者明示、公告、或以其他顯著的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就網上購物格式條款而言,經營者若在網頁的顯著位置提醒消費者先行閱讀相關格式條款,則認為經營者已以合理方式提醒了消費者注意;
4、提示程度。網上購物格式條款的提示程度必須能夠引起一般消費者的注意。這也需要靠完善提示方式和條文清晰程度兩個方面來完成。
(二)消費者能夠以合理方式了解格式條款的相關內容
條款使用人不僅應向對方當事人提供一般交易條款的文本,而且對方當事人在作出了可合理期待的努力后必須能夠理解(而不僅僅是感知)一般交易條款的內容。網上經營者在網頁上預先發布格式條款時,是以一般消費者能夠被提醒為前提,但是,對于身體有殘疾的消費者而言,這種合理的提醒方式是否就不合理了呢?比如,盲人看不見網頁上發布的格式條款,但我們也不能就此理由將盲人擋在網上購物樂趣的大門外,那么,則應當以電子聲音等合理的方式來加以提示。
(三)對格式條款作必要說明
格式條款使用人應當主動或者在消費者的要求下,對格式條款中的重要內容作出說明。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8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在網上購物格式條款領域,由于經營者和消費者不是直接面對面,就不能以一般情況下的要求來完成這項要件,則可以通過電話、電子郵件、網絡聊天工具等來完成對格式條款的進一步說明。
(四)消費者同意將格式條款訂入合同
格式合同的一大特性就是“要么接受,要么離開”,格式條款使用人的相對人以明示或者默式的方式來接受或者拒絕條款。在網上購物格式條款中,消費者通過點擊“同意”或者“不同意”按鈕來選擇進行下一步驟或離開,但消費者總是在網上購物中處于被動的地位,就需要經營者在嚴格完成前述的各項要件,符合法律要求后,格式條款才能因為“消費者的簽字”而訂入合同。
三、網上購物格式條款的效力
我國判定格式條款效力的最直接依據是《合同法》第40條的規定,具體包括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符合《合同法》第52條規定的情形之一,格式條款無效: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第二種情況,即《合同法》第53條的規定,格式條款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1、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2、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第三種情況是,提供格式條款一方免除其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的條款無效。
另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
下面通過幾個例子來分析。網上購物合同中關于售后服務的格式條款中,一般會有“收到商品后7日內可以退換,但商品已經拆封的,不得退換。”的條文,它限制了消費者退換貨的權利,單方面免除了經營者本應承擔的義務,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3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按照國家規定或者與消費者的約定,承擔包修、包換、包退或者其他責任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或者約定履行,不得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以及第24條的規定,應該無效。
網上購物格式條款中會出現“本公司有權隨時對用戶協議及服務條款進行修改”的條文,這種保留變更合同內容權利的格式條款對消費者顯失公平。經營者應該以電子郵件或信函正式通知消費者,提請消費者注意。經營者不為通知或者疏于通知的,新的格式條款對原消費者不產生效力。并且變更后的格式條款僅適用于變更日后的網上交易;對變更之前已經締結但尚未履行完畢的合同,應依原格式條款執行。
另外,有的網上商店制定有專門的隱私權條款,在其中以某些條款單方面免除經營者侵害消費者隱私權的民事責任。在網上購物過程中,經營者可能掌握消費者的個人資料。網上購物消費者對這些個人隱私信息享有個人信息隱私權。經營者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使用,應限于為消費者服務的范圍之內,主要是確認消費者身份和配送商品。但有的網上商店卻以格式條款“強制”消費者授權其對個人資料幾乎不受限制的收集、使用的權利,以免除自己侵犯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隱私權的法律責任。網上商店讓消費者接受“本網站有權對客戶資料進行合理使用”的格式條款,然后有的網上商店會把消費者的個人資料出售或出租給第三方供其用于商業目的;或者與其他網上經營者交換消費者個人資料等。類似這樣侵犯消費者隱私權的格式條款,應當然視為無效。
網上購物合同中的格式條款無效的,其他部分的效力如何?根據《民法通則》第60條規定:“民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以及《合同法》第56條之規定,“合同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筆者認為,該條文對網上購物合同也適用。
四、網上購物格式條款的解釋
我國《合同法》第125條規定:“當事人對合同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詞句、合同的有關條款、合同的目的、交易習慣以及誠實信用原則,確定該條款的真實意思。”按照規定,當事人雖然可以對合同進行解釋,但是這種解釋難免有著從自己利益出發的主觀思想,所以對法院而言這樣的解釋只有參考價值,“除法院和仲裁機關以外的個人和組織對爭議的合同所作出的解釋,因為不是一種有權解釋,并不具有法律約束力,只有法院和仲裁機關才是真正的有權解釋主體。”
在解釋格式條款時,依據民法解釋學,我們應該堅持客觀解釋、合理解釋、目的解釋和限制解釋等原則。另外,我國《合同法》第41條規定:“對格式條款的理解發生爭議時,應當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釋。對格式條款有兩種以上解釋的,應當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格式條款和非格式條款不一致時,應當采用非格式條款。”該條確立了格式條款的特殊解釋規則:1、堅持不利于條款提供人原則,即若格式條款的用語不夠清楚、明白,有歧義時,應當作不利于格式條款提供人的解釋;2、非格式條款優先適用原則,即在格式合同解釋中,如果格式條款與非格式條款不一致的,非格式條款應優于格式條款,因為非格式條款是雙方協商議定,反映了雙方的意志。
例如某格式條款規定:“商品經交付消費者后,若發生毀損,不得退換商品。”這樣的條文單方面免除了經營者自己依法應負的商品瑕疵擔保責任,限制了消費者的合法權利,對消費者顯然不利,故解釋上應采用限制解釋,應認為商品經交付消費者后,消費者因未按照說明書所示方法正確使用商品導致商品發生毀損的,消費者不得請求退換商品。但商品本身在交付時即存在明顯瑕疵或潛在瑕疵,致使在交付時發生毀損;或者在交付后消費者使用時,因商品本身的潛在瑕疵發生毀損的,商品經營者應當退換商品。
又如網上購物格式條款中也會出現“本公司保留對用戶協議及服務條款進行解釋的權利。”的條文,這種賦予經營者單方面格式條款解釋權的條文應為無效。因為按照這一條文,經營者必然對格式條款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釋,違背了不利于格式條款提供人的解釋原則。來源于羅馬法的“有疑義應為表意者不利之解釋”的原則,一直為許多國家的判例和學說所接受。采用此項原則是為了防止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利用其優勢地位損害另一方當事人利益的情況發生。
五、網上購物格式條款規制的完善
為了防止經營者在網上購物中利用格式條款損害消費者利益,應對網上購物的格式條款進行規制。在各國規制格式條款的歷史和模式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針對格式條款存在的缺陷,不能單純運用一種方法,而是應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加強對格式條款的控制。
(一)立法規制的完善
我國目前涉及格式條款立法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存在立法內容滯后,立法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甚至矛盾的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網上購物格式條款的一些弊病,就必須從這兩項立法開始完善,但是,《合同法》于1999年才頒布,涉及民事基本法,修改難度較大,短期內對其修改不太現實,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又難以涵蓋全面的格式條款問題。現階段比較可行的方法就是采取專門立法的方式,在我國范圍內制定單性的格式條款立法。
網上購物是電子商務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那么電子商務法規對其規制的作用就不可小視。我國已經完成部分電子商務法律法規的制定工作,2004年8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經十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并于2005年4月1日開始實施。九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新合同法,其中有9條涉及采用以數據電文或其他電子通信手段形成的電子合同。我國新合同法實際已為電子商務法律制度勾畫出了粗略的框架,為我國電子商務立法奠定了基礎。
目前我國對電子商務立法應做的工作主要有:一是要籌建權威、高效的立法機構,清理、修改阻礙電子商務發展的法律和法規,為電子商務立法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二是要遵循國際慣例,充分利用國際立法資源,借鑒學習外國立法經驗,三是電子商務立法要充分考慮中國的國情,在目前我國信用體系不夠健全、網絡設施參差不齊、配送系統不夠完善的情況下,引導和扶持我國電子商務向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四是著力研究解決電子商務立法中的關鍵性難點問題,如買賣雙方身份認證辦法、電子合同的合法性程序、電子支付、安全保障和知識產權保護等。
(二)司法規制的完善
所謂格式合同的司法規制,是指法院依據法律的規定,對格式合同條款進行審查并依法對其效力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控制方法。司法機關的態度和處理結果與消費者利益直接相關,尤其是在我國格式條款立法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法院的功能更應加強,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確定格式條款是否已經訂入合同。這就要區分清楚合同的訂立和合同的生效,若法院不審查格式條款訂入合同的要件,僅審查效力,一旦法院認定有誤,就會將原本不應訂入合同的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社會公共利益或者誠信原則的格式條款認定為有效條款,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所以法院首先要確定格式條款是否訂入了合同,然后才能審查格式條款的效力;
2、審查格式條款的效力。首先確定格式條款是否違背相關立法的強制性規范,其次要確定格式條款是否違反社會公共利益和誠信原則;
3、運用各種解釋規則。確定格式條款或其用語的具體、精確的含義,最應注意的是對客觀解釋規則和在條款有疑義時為不利于條款使用人的解釋規則的運用,這兩個原則最能體現出格式條款解釋的特殊性,也是法院用以限制條款使用人的恣意妄為,保護消費者的有效工具;
4、借鑒國外的經驗。網上購物一般涉及的標的并不大,若都采取法院審判解決,難免不會出現浪費司法資源的現象。目前,韓國政府設立了電子商務仲裁委員會,這樣能夠快速有效解決問題,另外,主持仲裁的都是電子商務方面的專家,更能理解電子商務具體技術方面的問題。這種比法庭訴訟程序更簡單并經濟的仲裁體系,對消費者來說也更便于使用和負擔。
(三)行政規制的完善
行政規制是指政府部門主要是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格式條款事先予以審查,監督更正不公平的格式條款的規制方法。首先要強化工商行政部門管理格式條款的職權,使其擁有真正的對格式條款內容的審查權,其次要限制或者排除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權限,以防止其片面保護本部門、本行業的利益。在審查方式上,可以由審查委員會或者其他主管行政機關制定各種交易類型的示范合同文本,提供給需要的企業或者經營者,指引各網上經營者格式條款合同的制訂。該格式合同示范文本應將網上要約與承諾的方式、期限、消費者的權利、經營者的義務、合同發生爭議時的處理方法等重要事項作出公平合理的明確規定。而且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于消費者投訴的格式條款,應當進行審查;如果存在不公平條款的,應當勒令限期更正。
(四)行業自律規制的完善
行業自律的優點是成本低,涉及面廣,不足之處在于強制力弱,加上企業商家難免不會以自我利益的立場來考慮,所以難以保證格式條款的公平、合理。但是為了維護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和本行業的全體信譽和長遠利益,網上購物網站應該自覺遵守法律規定,就格式條款的使用制定行為準則。
(五)社會監督規制的完善
網上購物格式條款的社會監督主要依靠主體是消費者協會和新聞媒體。網上購物網站應該允許消費者協會參與格式條款的制定,對不合理的條款提出建議;接受消費者的投訴并為消費者提供支持;還應“加強對消費者的教育,提高消費者的地位,使其能由相當的能力與企業從事磋商,訂定較為公平的交易條件。”新聞輿論的監督,在近年來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其傳播的廣泛性是其他監督方式所不具備的優勢,例如,中國消費者協會在2005年2月“霸王條款”的公投經過媒體廣泛報道后,就引起了不小的關注,使許多不公平格式條款得到修改或者刪除,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消費領域格式條款的規制完善,保護了消費者的權益。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網上購物的相關資料了。由于網上購物存在著許多我們難以預估的風險,所以為了保障廣大消費者的群益,以防各種假貨等情況出現,我國規定相關的合同簽署。而國外網購合同也是一樣要依照相關法律進行簽訂的,從而保證網上購物的質量。
怎樣避免網購買到假貨,網購買到假貨怎么辦
網購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要如何進行維權?
網購發生糾紛怎么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撫養管轄
2021-01-14查封、扣押期限的規定
2020-11-15商業銀行無故拖延支付本金的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5預付款項為什么屬于債權
2021-01-23什么是商品房,商品房的價格由什么構成
2021-03-04勞動合同在哪些情形下無效
2021-01-30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實習期離職需要提前多久
2021-01-06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有什么區別
2020-12-13勞務外包的好處有哪些
2021-01-06試析保險合同中的幾對基本概念是什么
2021-03-22什么才算意外傷害
2021-02-26開車碰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3-13保險合同中自動墊費條款的效力
2021-02-08購買車險時可能有什么陷阱
2020-11-12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5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是怎樣的
2021-02-18年輕白領必須走出的保險誤區
2021-02-17承包合同與租賃合同的區別
2020-12-17開發區能出讓土地嗎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