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都對集體土地征收制定了補償規定,一般是按被征用地前3年平均產值一定幅度的倍數,房屋安置補償由縣級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城市房屋拆遷補償辦法和標準制訂;因為規定中存在著一定的幅度,在實際執行中,征收人可能考慮整體征收費用,出于降低成本,不一定是按最高標準倍數予以補償,土地上的房屋考慮折舊等因素,補償標準可能大大低于被征收人心理預期,被征收人不服即出現爭議。
2、政府機關工作失誤
集體土地征收補償行政案件,其產生糾紛并導致行政訴訟,往往就有因為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工作失誤而造成,一些地方政府機關工作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工作不認真負責,如上述案例1,因核發土地承包使用權證時未嚴格審查核實,導致“一地兩證”極不嚴肅的被動情況,最終因爭奪征收補償引起行政訴訟。
3、執法方式不當
一些征收拆遷單位缺乏大局意識和工作耐心,缺乏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在拆遷工作中,甚至雇傭一些社會無業人員,采取停水、停電、阻斷交通、夜間突擊拆遷等手段,違法強征強拆,方法簡單粗暴,導致矛盾激化,形成對峙局面。
4、后續安置補償工作不妥當
安置補償的后續工作不到位,也是造成土地征收補償糾紛行政訴訟的一個原因;有些地方不嚴格執行國辦發明電[2010]15號文件“先安置后拆遷”的規定;在集體土地征收中,計劃將被拆遷人安置進城或統一集中安置到固定地點的安置房,農民隨即讓出土地、遷出房屋,但在約定交付期限到期后,補償款未足額到位、安置地點或安置房遲遲無法落實,形成后續工作無人問津的局面,導致被拆遷人長期處于無法安定生活的狀態;或者是雖然提供了安置房,但安置房地點有變或存在質量問題而令被拆遷人不滿意,被拆遷人感覺被欺騙,對政府產生不信任感,而將政府訴至法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患糾紛的預防與解決
2021-01-29政府征地賠償標準規定是什么
2021-01-21環境污染罪屬于刑事嗎
2020-11-21合同無效是否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2021-03-12法院強制執行常見手段有哪些
2020-11-27民事訴訟怎么自己抗訴
2020-11-11企業如何登陸新三板掛牌
2021-02-13脅迫結婚的應怎么離婚
2021-02-10交通事故起訴程序有哪些
2021-01-07小區內晚上修路可以投訴嗎
2021-01-23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0-11-24工程質量不達標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超市雇員受傷責任承擔,由誰負責
2021-03-10試用期最長可以約定多久呢
2021-03-20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定
2021-01-12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是什么
2021-02-20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向保險公司理賠的程序
2021-02-27機動車解除保險合同保費計算辦法
2021-03-02保險公司夸大保險保障范圍如何處理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