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關法人名譽權被損害怎么辦?
既然《民法通則》第 101 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法院作為機關法人,當然享有名譽權。他們忘了,《民法通則》第2條 “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國家機關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享有民事權利,履行民事義務,而是為了行使國家權力,維護公共秩序。民法不調整非平等主體間的民事關系。民法賦予民事法人的權利,作為公法人的國家機關,并不當然享有。比如民事法人可以享有專利權、商標權,而機關法人,不享有這一權利。將機關法人混同于民事法人,就無法解釋,當國家造成他人傷害的,為什么不適用侵權責任法,而適用國家賠償法?他們更無法解釋,國家機關故意或過失造成他人死亡的,為什么不按照故意或過失殺害或傷害他人論罪,而以濫用職權論罪?
認為國家機關有名譽權,將實質性地廢除了憲法賦予公民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批評建議權。《憲法》41條規定:"公民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于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
憲法賦予公民的,是批評建議權,而不是"正確地批評建議權"。人民對國家機關,不僅有正確批評的自由,而且有錯誤和不當批評的自由。沒有人可以保證,他的批評永遠正確公允。認為國家機關有名譽權,必然推導出人民只能正確批評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利。一旦錯誤批評,輕則民事賠償治之,重則以罰款甚至侮辱誹謗罪治之。人民對于國家,只能張口結舌,王顧左右而言他。人民將喪失對國家的主權。
我國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任何人、任何組織都有權利批評我國的國家政府、司法機構。這是我國憲法所有允許的,至于機關法人是否有名譽權,這是肯定的,但是不能夠將機關法人的名譽權與民事法人的名譽權來進行相提并論。
侵犯名譽權的構成要件具體包括哪些?
侵犯名譽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侵害名譽權賠償多少錢,侵犯名譽權怎么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害人因遭受犯罪行為侵害造成物質損失的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1-16損害他人名譽罪判幾年
2021-01-13小企業怎樣增加注冊資本
2021-01-27省高院有死刑復核權嗎
2021-03-22商業匯票有哪些特征
2021-01-26離婚給女方贍養費標準
2020-11-18合并審理是否能超越級別管轄
2020-11-08騙取住房補貼是什么罪
2021-03-23軟件偷偷打開攝像頭竊取用戶信息違法嗎
2020-11-22用人單位如何采取措施用法律手段裁員
2021-02-13勞務關系辭退賠償是什么
2021-02-18國家規定實習期多長
2021-01-08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勞動仲裁庭人員不來怎么辦
2021-01-02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8出了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1-16保險公司免責情形要如何適用
2021-02-24如何購買車險才劃算
2021-03-24保險代理公司管理規定制度有什么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