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補償費糾紛可以提起訴訟嗎
青苗補償費糾紛可以提起訴訟。常見的解決征地糾紛的五種辦法如下:
一、協商和調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條規定,土地糾紛可以通過當事人雙方協商解決。
協商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自愿,即雙方愿意進行商談,并達成一致協議。
(2)合法,雙方當事人達成的協議必須是合法的,不得違反國家法律法規,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及他人的合法權益。該方法適用于因土地權屬不明、范圍不清、地界沒有標志引起的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糾紛。
雙方協商后,應簽訂權屬地界協議書。爭議雙方當事人應當提請當地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審查備案。
當事人協商不成的,應申請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調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調解時應在雙方平等自愿的基礎上進行。
調解時,應做到以下幾點:
(1)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明確責任
(2)依照法律法規、政策進行耐心的說服工作,講明利害關系。
(3)既要符合法律法規,有原則性,又要有靈活性。
(4)爭取有關部門的配合與支持。
二、征地補償安置標準爭議裁決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第25條的規定,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征收土地方案,會同有關部門擬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鄉(鎮)、村予以公告,聽取被征收土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對補償標準有爭議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準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征地補償安置標準爭議裁決制度是為了解決征地補償安置爭議確立的專門制度。從性質上看,該制度屬于行政裁決。目前,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已經陸續建立征地補償標準爭議裁決制度,并制定了《征地補償標準爭議裁決辦法》。
根據國土資源部的要求,征地補償標準爭議協調、裁決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要確保公正性;二是要體現便民原則;三是程序透明;四是要體現專業化。
三、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行政主體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依法向法定的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行政行為。
行政復議也是解決征地糾紛的只要途徑,與征地補償安置爭議裁決制度有相似之處,但后者更具專門性。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第2條第2款規定,因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及其補償發生的糾紛,不屬于農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受理范圍的,可以通過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途徑解決。
行政復議是行政機關內部的監督行為,具有糾錯功能,不適用調解。
除法律規定的復議終局事項,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按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請訴訟。
四、行政訴訟
行政訴訟,俗稱民告官。在實踐中,與土地征收相關的行政訴訟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征地審批權不當或者違法行使引發的糾紛;
(2)土地征收程序違法引發的糾紛;
(3)當事人不服征地補償安置標準爭議裁決機構作出的決定;
(4)當事人不服鄉鎮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對集體集體經濟組織土地補償分配糾紛處理決定的。
在這里,我們要理清涉及土地糾紛的行政裁決、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的關系與相互銜接。
關于土地爭議糾紛,可以直接訴訟,也可以復議后再訴訟。
在此基礎上,要注意以下幾點:
(1)關于土地征收補償安置標準的爭議適用裁決制度,直接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對于裁決決定不滿意的仍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2)關于自然資源、土地的確權糾紛復議前置,即必須先經過政府部門的復議處理才能提起行政訴訟;
(3)國務院作出的裁定具有最終效力,不再適用復議、訴訟。
五、民事訴訟
在拆遷、征地法律關系中,存在大量的民事法律關系。與行政法律關系不同,民事法律關系雙方主體地位平等。如土地補償費的歸屬糾紛、土地補償費的分配糾紛、土地補償費管理和使用不當糾紛、安置補助費糾紛、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分配糾紛等。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規定,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其他組織;有明確的被告;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屬于人民法院的受理范圍。民事訴訟的流程如下:
(一)起訴:由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法院遞交起訴書,交納起訴費。等待法院審查是否符合起訴條件。
(二)受理:法院審核起訴材料,在7日內決定是否受理。
(三)通知應訴:法院經過審核,認為該案屬于自己管轄,通知被告應訴。
(四)開庭審理:受理后,審判人員會安排具體開庭時間。開庭后,原告、被告雙方到庭,依次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法庭調解、陳訴最后意見。
(五)委托鑒定:需鑒定人員向法院提交鑒定申請書,法院委托相關的機構進行鑒定,最后由司法鑒定機構出具結論。
(六)裁判:法院在調查案件事實的基礎上對各項證據進行認定,適用相關法律,作出裁判文書。
(七)裁判文書的送達和上訴:判決書送達后,雙方當事人不服,可在15日內提起上訴。
(八)二審:上級人民法院組織開庭審理,依法維持原判、改判、或發回重審。我國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仍不服,符合再審條件的可以申請再審。
(九)執行:如果賠償義務人未在判決生效3日內支付款項,權利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如若你或者親友遇到征地拆遷,涉及相關賠償問題,特別是青苗補償費糾紛,可以參考上述五種解決辦法。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高空墜物難以確定責任人怎么處理
2021-01-14開餐廳需要辦理哪些證件
2021-02-08公證處以外的人員能兼任公證員職務嗎
2020-11-24勞務派遣合同終止的情形
2021-03-18送外賣的被打誤工費要怎么計算
2021-03-25網上購物商品與描述不符但又不給退怎么辦
2020-12-22前夫未經授權代簽房屋租賃合同有沒有效
2021-03-03什么情況下才能收養棄嬰
2020-11-11工程停工買賣合同可否解除
2021-01-18車子財產保全怎么保
2021-02-28房產贈與給侄子要交契稅嗎
2021-03-15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壽險投保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2021-01-17投資理財保險的適用人群
2020-12-05產品責任險與雇主責任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15汽車涉水后怎么處理什么情況下車子涉水可以理賠
2021-03-22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買了三責和不計免賠,出事故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1-03-25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