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環境教育,科學發展觀
一、環境教育的必要性
(一)環境保護的需要
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十分復雜,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依賴于對環境和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然而正是在人類開發利用環境和資源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種種環境損害行為歸根結底是由于人們缺乏對環境的正確認識。“要消除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只有通過每一個人的內心的革命性變革。”[1]也就是說,欲使人們正確認識環境,解決各種環境問題,加強環境教育,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使人的行為與環境相和諧則是必由之路。
(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2002年11月8日召開的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豐富創新了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并把這條發展道路概括為“文明發展道路”。十六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迸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2003年10月召開的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并把它的基本內涵概括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根據這種發展觀和發展道路方針的指引,我們黨和人民努力實現的目標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的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然而,無論是文明發展道路的實現,還是科學發展觀的落實,也不論是可持續的協調發展或是人的素質(環境素質是個人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的提高,都有賴于環境教育的貫徹和開展。
(三)我國的現實國情的推動
在“全國公眾環境意識調查報告”[2]中,對公眾對環境狀況的感受及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公眾的環保意識、環保知識和環保行為;成人和少年環保意識的比較等方面進行了調研和分析。得到的結論是:
我國公眾對環境狀況惡化的嚴峻形勢缺乏充分認識,對我國環境狀況的變化趨勢持盲目樂觀態度,同時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較低;公眾的環境知識尚處于較低的層次,環境道德意識較弱,參與環保活動的總體水平較低。人們對我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有一定的認識,然而,只有當環境污染直接侵害到個人利益時,才會有較多的人愿意采取行動;調查結果顯示,少年的環境保護意識水平明顯高于成人。這個發現對我們很有啟發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履行勞動法私企能例外嗎
2021-02-03小公司股權分配有什么規定是什么
2021-03-02公司變更經營范圍流程怎么走
2021-01-19專利復審決定有哪些結果
2021-03-13投資人與合伙人的區別
2021-01-18贍養費包括哪些費用,贍養費如何計算
2021-02-28怎樣通過申請支付令來要債
2021-02-15離婚證據清單模板是怎樣的
2021-01-232019反家暴法施行,北京法院簽署人身保護令首例
2021-01-10施工總承包單位要開設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嗎
2020-12-13安置房還沒辦房產可以贈與嗎
2021-02-23員工不辭而別多久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1-03-20實習期離職要交違約金嗎
2021-01-04保險投保人指的是什么
2020-11-16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3-16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2020-12-08保險受益權的主體
2021-03-10關于保險受益人的順序
2021-02-03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土地承包方式有哪些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