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與雇傭合同,工傷與雇工損害賠償之內容,對工傷和雇傭關系及其損害的性質、原則等有比較全面的認識。根據前面的闡述及分析,我們可以從工傷與雇工損害賠償的性質、適用法律、處理方式上看出兩者的不同點。但勞動契約是從雇傭契約中分化而來,國內外通說將雇傭損害與勞動工傷作為同一性質來處理,或適用工傷保險賠償,或適用侵權賠償作為賠償的補充。就我國目前勞動立法與雇傭關系理論與實踐來看,區分明顯。為此,筆者就我國工傷與雇傭損害賠償的區別作一淺論:
(一)、兩者的主體不同。工傷賠償的主體是限定性的。我國勞動法第二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是指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僅僅是企業和七人以上的個體經濟組織兩種。雇傭損害賠償的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企業,也可以個體經濟組織。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若干問題的意見〉第45條規定,僅為自然人、個體工商戶和合伙組織。這種規定顯然與國外雇傭契約主體通論相違背,不利于對雇工的保護。
(二)、構成條件不同。工傷的構成必須有勞動關系。沒有勞動關系的,不可能有工傷。只有在勞動關系的前提下,勞動者在工作中受到傷害,被確認為因工傷害,才是工傷。因為工傷是勞動特別法對勞動者受到傷害的保護。而雇傭損害必須存在雇傭關系,如果沒有雇傭關系,其損害賠償不能適用無過錯責任,只能根據侵權的特征,確定其賠償原則,如是一般侵權,還必須具有損害四要件才可能獲得賠償可能。
(三)、確定損害程度的途徑不同。工傷的認定有效和有資格的是勞動部門,勞動部門有權確定勞動者傷害是否是工傷,其它部門的認定均為無效,這是法律的規定。對于工傷認定不服的必須申請勞動仲裁委員會裁決,由勞動部門認定是否可以重新鑒定。如裁決維持的,勞動者只能通過行政訴訟來解決。而雇傭損害賠償,雇工的傷情確定,只要有鑒定資格的機構均可以確定其傷情等級。對鑒定結論不服的,當事人經協商可以到鑒定機構重新鑒定,或通過民事訴訟程序向法院申請重新鑒定。
(四)、請求賠償的時效不同。工傷賠償在認定工傷后,除企業調委會調解時效中斷外,受害人必須在60日內申請勞動仲裁部門裁決。逾期不裁決的視為放棄權利。在裁決后15日內不起訴的,視為認可仲裁裁決。雇傭損害賠償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侵權賠償時效一年的規定,受害人明知和知道自己受到侵害時一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婚罪雙方都要坐牢嗎
2021-03-01股權轉讓后的股權比例不變屬于股權變更信息嗎
2020-12-23保密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2-12公司破產欠了一千萬怎么辦
2021-01-15什么是婚前個人財產
2021-01-12法定監護人辦理一般多久
2021-01-24朋友探監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3夫妻一方是精神病人的婚姻有效嗎
2020-12-13與臺灣人的結婚手續
2021-02-09車禍后賠償流程
2021-03-26勞務外包協議書
2020-12-20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工程保險的種類有哪些
2020-11-22旅游保險要注意六個誤區是什么
2021-02-11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什么是人身保險
2021-02-07買車險小心免賠保險條款
2020-12-02旅游意外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1-27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保險拒賠引真空地帶爭議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