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賠償原則。它是指對經營者的侵權行為,無論他們主觀上是出于故意還是過失,也無論侵權人是否受到刑事、行政制裁,均應根據造成損害的大小確定民事賠償的范圍。這表明,損害賠償以實際損失為限,消費者損害多少,即得到多少的賠償。
限度賠償原則。賠償并不是沒有限制的,根據民法的基本精神,在產品責任賠償案件中,在確定經營者的民事責任后,確定賠償數額時,應該考慮經營者的經濟狀況。
關于損害賠償的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19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44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41條、第42條作了相應規定,包括人身損害賠償、財產損害賠償以及其他損害賠償等項目。尤其要注意的是,在產品責任領域,缺陷產品本身的損害,包括該產品整體或者它的某一部分損害都不在生產者賠償之列,因為這種損害是生產者應負其責,而不是另向他人賠償。也就是說,產品責任在性質上屬于侵權責任,產品所有權已經轉移,因此要求賠償的只能是產品自身之外的損失,這也是各國立法的通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抵押合同能否約定清償順序
2020-12-302020交通事故索要醫療賠償要注意什么
2021-02-02罰金和罰款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05職業病鑒定流程是什么
2020-11-11公司分立是否交企業所得稅
2021-03-05中華老字號申請需要多少錢
2021-03-17解約定金的約定方式
2020-12-04法醫鑒定輕微傷標準是什么
2021-02-05打人沒有證據能立案嗎
2021-02-15深圳住房公積金提取預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2將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是否合法
2020-12-29法律對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2人身保險的基本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4失業保險基金情況是誰監督
2020-11-13保險上當后如何維權
2020-11-09保險合同包含哪些部分
2020-12-11意外險拒賠后如何申訴
2021-02-18如何投保旅游保險?
2021-03-17私自轉讓集體土地怎么處理
2020-12-30土地轉包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