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的特征有什么?
1.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犯罪的故意。即犯罪預備的目的,是為了順利地進行犯罪活動,實現犯罪意圖,體現了預備犯的主觀惡性,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主觀依據。
2.行為人已經為實施犯罪進行了準備活動。這種準備活動在法律上主要規定為兩種情況:
一是為實施犯罪準備工具和物品的行為。準備的工具和物品包括用以殺傷、威脅被害人的各類兇器物品;用以偽造票證、文印的各類器具材料;用以掩護犯罪活動、排除障礙物、銷毀罪證的各類工具物品等。準備工具和物品的手段、方法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制造、修理、改裝、購買、借用、騙取、竊取等。
二是為達到犯罪目的創造條件的行為,主要指準備工具以外的其他創造條件的行為。如為實施犯罪,事先察看犯罪現場、選擇犯罪時機、探聽被害人行蹤、演習犯罪手段和技巧、擬定犯罪實施計劃、尋找犯罪同伙等等。
從準備工具、制造條件對實施犯罪所起的作用來看,都是著手實施犯罪之前,準備犯罪的行為,都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這是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客觀依據。如果行為人僅僅將犯罪意圖表露出來,而未進行犯罪的準備活動,那就不是犯罪預備。
二、犯罪預備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犯罪預備的概念和特征,為認定犯罪預備提供了一般標準。但在司法實踐中如何運用這些標準來認定犯罪預備,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認定犯罪預備時,應注意下述三種區分:
(一)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罪的預備階段區別開來。犯罪預備是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的一種停頓狀態,而犯罪的預備階段是行為發展的一個過程。無疑,這兩個概念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因為犯罪預備只能發生在犯罪的預備階段。但兩者的區別也是明顯的,犯罪預備是行為人應對其承擔刑事責任的一種行為狀態,而犯罪的預備階段是一個時間的概念,有些犯罪分子可能經過犯罪預備階段以后進入了實行的階段并最終完成了犯罪,這時應作為犯罪既遂負刑事責任,而不再單獨對犯罪預備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行為在準備過程中由于行為人意志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就應當以犯罪預備論處。
(二)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區別開來。犯意表示是在實施犯罪活動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圖通過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流露出來。犯意表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一定的行為,但這一行為僅僅是其犯罪意圖的表露,例如揚言殺人等,還不屬于為犯罪制造條件的行為。因此,它和犯罪預備具有本質的區別:犯意表示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實際危害,也不具有對社會的現實危害性,因此刑法沒有規定處罰犯意表示。犯意表示只是一種錯誤,可以通過批評教育的方式加以解決。而犯罪預備是為著手實行犯罪而制造條件,對社會存在著實際威脅,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刑法明文規定預備犯應負刑事責任。總之,在認定犯罪預備時,正確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區別開來,才能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防止出入人罪。
(三)犯罪的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還必須把犯罪的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區別開來,犯罪的實行行為主要是刑法分則所規定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不難區分,但也有少數情況,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分存在一定難度。
當公民做出了違法犯罪行為后都是會受到司法機關的處罰,當犯罪分子已經對犯罪行為進行了準備后但是沒有實施犯罪也是屬于犯罪預備范疇,但是如果犯罪分子只是將犯罪的意圖表露出來但是沒有進行犯罪準備工作時,那也是不會被認定是犯罪預備范疇的。
犯罪預備與犯罪未遂的區別是什么
跟蹤是犯罪預備還是犯罪未遂?
刑法中犯罪預備屬于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訴案件手續是什么
2020-12-27如何申請醫療事故技術鑒定
2020-12-29禁止食用野生動物養殖戶有損失怎么辦
2021-01-14對廣播電視組織權的限制有哪些
2020-12-02跟蹤債務人犯法嗎
2020-11-11男方不給撫養費要坐牢嗎
2021-01-19遺囑人燒毀公證遺囑能否視為撤銷遺囑
2020-11-28近親結婚可以領結婚證嗎
2021-01-29該案贍養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0贍養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交通事故索賠需要準備哪些醫療費證據
2021-01-15左拐車和直行車相撞怎么處罰
2021-03-24大學生在校外自殺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8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有補償嗎
2021-01-09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保險公司的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19人身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
2021-01-22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2-12汽車他人放火燃燒保險賠嗎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