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同的訴訟時效適用問題有哪些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
《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規定:
(1)于約定解除情形下,如當事人對不當得利的返還有約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自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未作約定或未約定履行期限的,應自合同解除之日起算。
(2)于法定解除情形下,訴訟時效期間應自合同解除之日起算。上述的“合同解除之日”,是指合同解除生效之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的應以約定的解除日期為準,其余的合同解除情形按《合同法》第96條之規定,應為解除通知到達對方時生效,對方的異議不影響解除的效力,當然法律、行政法規如有規定解除應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的則依照其規定。
關于損失賠償請求權:
(1)于約定解除情形下,如當事人解除合同之時對損失賠償金約定履行期限的,則訴訟時效期間應自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算;未作約定或未約定履行期限的,自合同解除之日起算。
(2)于法定解除情形下,包括因一方當事人違約而解除合同產生的損失賠償請求權,以及因不可抗力解除合同情形下因一方當事人的過錯行為(一般系違反合同附隨義務)產生的損失賠償請求權。此兩種損失賠償請求權于合同解除之前就已客觀發生,并非合同解除之時才產生的,也不因合同解除而失去其自有的存在,因而訴訟時效期間應自當事人可得行使該損失賠償請求權之日起算。
相關知識:合同解除的情形分類
(一)約定解除:即當事人協商一致解除合同,或約定解除合同的條件,待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解除合同。
(二)法定解除:即因法定事由的出現,當事人可解除合同,有以下三種事由:
(1)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
(2)違約行為: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3)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看到這里大家都清楚了吧,這也是實際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在法律的規定上對于合同的訴訟時效適用問題都有規定,對于不清楚的朋友,需要通過本文的內容來知曉,并且還要了解一下相關的合同解除的情形分類。如果您有其他問題,歡迎咨詢律霸網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女職工懷孕期享受的待遇
2020-12-20被拘留15天可以保釋嗎
2021-01-22怎樣避免商標無效請求
2020-11-09駁回起訴該怎么辦
2021-03-21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02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保密協議如何無效
2021-02-24勞動關系轉移知識
2021-03-11試用期隨意辭職要賠償用人單位嗎
2020-11-16職工被采取強制措施能否退休
2021-02-12什么是勞動爭議調解期限?怎樣確定勞動爭議的調解期限
2021-01-25人壽保險理賠的相關標準有什么
2021-01-09關于投保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風險提示的公告
2020-12-18保險公司分支機構哪些變更事應報中國保監會批準
2020-11-20保險是先用交強險賠付嗎
2020-11-09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2免賠額與不計免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21目前在我國已開展的人身保險有哪些險種?
2021-03-08農民承包的土地流轉后,還能確權嗎
2020-12-24怎么查詢自己的房屋是否在拆遷范圍之內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