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否將間諜行為不作為犯罪處理?
不是的,因為《反間諜法》規(guī)定,第二十七條 境外機構、組織、個人實施或者指使、資助他人實施,或者境內(nèi)機構、組織、個人與境外機構、組織、個人相勾結實施間諜行為,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實施間諜行為,有自首或者立功表現(xiàn)的,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xiàn)的,給予獎勵。
第二十八條 在境外受脅迫或者受誘騙參加敵對組織、間諜組織,從事危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的活動,及時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機構如實說明情況,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過所在單位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如實說明情況,并有悔改表現(xiàn)的,可以不予追究。
二、不作為犯罪的成立條件有哪些?
1、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法律性質的義務(作為義務)。只有那些在法律上應當保證不發(fā)生死亡結果的人的不救助行為,才值得作為犯罪處罰。這種義務一方面要求是法律性質的義務,而不包括單純道義上的義務;另一方面要求義務的內(nèi)容是實施特定的積極行為,以保證危害結果不發(fā)生,并非不實施一定積極行為的消極義務(故理論上稱為作為義務)。由于不作為以行為人負有實施特定積極行為的法律義務為前提,故需要說明作為義務的來源。
2、行為人能夠履行特定義務。法律規(guī)范與法律秩序只是要求能夠履行義務的人履行義務,而不會強求不能履行義務的人履行義務。至于行為人能否履行義務,則應從行為人履行義務的主觀能力與客觀條件兩方面進行判斷。
當履行義務面臨一定危險時,不能要求行為人冒著生命危險去履行義務。“能夠履行特定義務”不僅意味著行為人具有實施防止結果發(fā)生的積極行為的可能性,而且意味著具有防止結果發(fā)生的可能性。
3、行為人不履行特定義務,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不作為的核心是行為人沒有履行義務,行為人在此期間實施的其他行為,并非不作為的內(nèi)容,也不影響不作為的成立。
不作為之所以能成為與作為等價的行為,在于它造成或可能造成危害結果。理論上有一種觀點認為,只有當不作為已經(jīng)造成了危害結果時才構成犯罪。從要求不作為與作為具有等價性而言,該觀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作為是否與作為等價,并不只是取決于是否發(fā)生了結果;當刑法規(guī)定某種犯罪的成立不要求發(fā)生危害結果時,沒有造成危害結果的不作為也可能成立犯罪。
不作為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一般必須是在主觀上存在不作為的犯罪故意,如果犯罪嫌疑人主觀上不存在犯罪故意的,就不構成犯罪,如果是行為人不存在積極作為的義務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就不能認定行為人有不作為的事實,此時就不存在犯罪處罰。
不作為犯罪判罰是怎樣的?
不作為犯罪的先行行為是什么
成立不作為犯罪的條件有哪些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魏海峰律師,2008年畢業(yè)于西北大學,法學專業(yè),本科學歷,畢業(yè)后從事法律工作多年,具有扎實的法律功底和實戰(zhàn)經(jīng)驗。現(xiàn)任職于重慶道倫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執(zhí)業(yè)以來,承辦多起案件,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贏得了當事人的一致好評!如果您有婚姻家庭、房產(chǎn)、合同、經(jīng)濟、債權債務、侵權、勞動工傷、信用卡網(wǎng)貸等民商事糾紛,以及治安刑事案件方面的疑惑,可以在平臺與我交流,愿全力為您服務!
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包括哪些
2020-11-10使用單位應當對什么特種設備及時予以報廢
2021-03-02著作權人只能是個人嗎
2021-03-0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nóng)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
2020-11-29能否剝奪未成年人政治權利,能否剝奪外國人政治權利
2020-12-04經(jīng)濟糾紛會異地審理嗎
2021-03-25精神暴力犯罪嗎
2021-01-16生而不養(yǎng)的父母,可以不贍養(yǎng)嗎
2021-01-10遺囑可以寫進離婚協(xié)議嗎
2021-01-04遭遇家暴該如何報警
2021-03-11如何辦理房屋繼承公證
2020-12-04試用期隨意辭職要賠償用人單位嗎
2020-11-16調(diào)崗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3-15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疫情單位要求在家休息有工資嗎
2021-03-18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人身意外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3-12為員工購買保險算工資福利嗎
2021-03-14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1保險理賠的有效期是多久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