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務行為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1、主體
侵權行為的主體是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2、性質
侵權行為的發生必須是執行職務所致。法人、其他組織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是代表或代理所在單位實施,因而應由其所在單位承擔民事責任。法人、其他組織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的行為如果與執行或履行職務無關,則不構成職務侵權。
3、 不當行為
必須是執行職務中的不當行為。所謂不當行為,是指執行職務中違反法律規定,損害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的行為。例如濫用行政職權,違反法定程序,進行錯誤的拘留、逮捕等。如果是依法剝奪、限制公民、法人的某些利益則不構成侵權。
4、 合法權益
必須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損失。合法權益的損失包括財產損失和人身損失。財產損失只限于直接財產損失,間接財產損失不在國家賠償范圍之列。人身損失主要是指對公民生命健康權和人身自由權的損害。
5、因果關系
不當職務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因遭受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職務侵權行為,可以要求賠償的范圍包括兩大類:一是因行政違法行為要求的行政賠償;二是與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有關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要求的刑事賠償。這兩類屬于國家賠償范圍,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處理,不能適用普通民事賠償程序。
二、職務侵權的法律規定
1、《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屬于《國家賠償法》賠償事由的,依照《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處理。
國家機關單位代表的是國家的形象,也是為人民服務的。但是利用職務上的權力,給自己帶來不正當的利益,是屬于違法的行為。會根據受賄的金額進行判刑,受賄的金額越多,那么坐牢的時間越長,還會開除公職,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影響。
職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職務侵占罪司法解釋的內容?
職務侵占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聚眾斗毆罪無罪辯護詞
2021-01-30遲延履行金的計算規定
2021-03-11違章建筑轉租給他人的合同效力怎么認定
2021-03-03開車撞死狗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2021-02-18能一次性給贍養費嗎
2020-11-29基層法院可以將案件移送中院管轄嗎
2020-11-11六盤水計量糾紛仲裁檢定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31懷孕工傷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19被投保人戶籍注銷合同是否終止
2020-12-09婚后男方出軌如何離婚
2020-12-20集資房什么時候可以提取公積金貸款
2021-02-07法律是如何規定勞動合同終止的
2020-11-07在職期間是否有保密費和競業限制費
2021-01-13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如何區分
2021-02-19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產品質量責任險中的賠償處理方面有什么規定
2021-02-08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范圍
2020-12-21患抑郁癥自殺能獲得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21“閩連運9503”輪船載貨物保險糾紛案
2021-03-11人身侵權與保險理賠是否兼得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