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法律中的規定,因為自然人和單位都是可以構成合同詐騙罪的,因而在實際對犯罪金額進行認定的時候,就需要區分不同的主體。那究竟我國規定的合同詐騙罪的立案金額是多少呢?下文中,小編整理相關資料,就來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合同詐騙罪的立案金額是多少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
第七十七條的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在二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刑法第22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本罪既可以由個人實施,也可以由單位實施,因此,只要單位或者個人進行合同詐騙,騙取的財物達到“數額較大”的標準,就構成犯罪,依法追究單位或者個人的刑事責任。
二、合同詐騙罪的量刑標準
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合同詐騙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上述規定處罰。
在合同簽訂或者履行過程中,即使存在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情況,但也不一定就是合同詐騙罪。因為此時要看是否達到了法律中規定的合同詐騙罪的立案金額,如果沒有達到,自然此時不能認定行為人構成犯罪,可能只會按照違法行為來處理。
常見的合同詐騙手段
合同詐騙罪的司法解釋
合同違約與合同詐騙的區別在哪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根本違約解除合同的損害賠償如何確定
2021-02-18常年法律顧問服務合同范本
2021-01-27處理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有期限嗎
2020-12-28醉酒駕駛累犯怎么判
2021-03-21哪些情形下無法要回購房定金
2020-12-03哪些情況下要約不生效
2021-02-03分家產時不動產繼承要先確權嗎
2020-12-26競業限制協議每個月應該給補償嗎
2021-02-19勞動合同變更員工不接受怎么辦
2021-03-02簽勞務合同有什么待遇
2021-03-18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員工怎么辦理辭職,單位辭退員工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什么是保險的保額
2020-12-26意外保險理賠多久到賬
2021-01-31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0-11-26無保險可拍司法處置車嗎
2021-03-01保險單丟了能理賠嗎
2020-12-03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9隱名被保險人是否享有保險利益﹖
2021-01-20樓市火爆使財政收入增加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