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犯罪分子為了擺脫法律的嚴懲,對自己所犯的犯罪事實拒不承認。這對案件的偵破和法院的受理都帶來極大的阻力。那殺人拒不認罪的后果是什么,殺人拒不認罪的后果有哪些法律依據呢。下面小編就結合我國的現行法律為大家作詳細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增強這方面的法律知識。
在司法實踐中,檢察官和法官認為被告人對指控的辯駁屬于“拒不認罪”,并對其從重處罰的觀點和做法不符合訴訟職能區分的原理,有悖于控審分離、辯護權保障以及法官中立等原則。“拒不認罪,從重處罰”的觀點和做法是建國初期“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刑事政策在審判領域的應用,在特定的歷史階段有其合理性。然而,隨著政權的鞏固和法制建設逐步走上正軌,產生于非常時期的、體現濃烈政治需要的刑事政策已經失去其存在的正當性。為了貫徹《憲法》“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定,司法人員應從程序的價值和人權保障等角度審慎對待被告人“不認罪”的訴訟行為,不宜再將被告人的辯護行為視為“拒不認罪”,進而“從重處罰”。
1.拒不認罪的犯罪嫌疑人,只要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證實犯罪人確實違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免于刑事處罰。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四條對證據的真實性,應當綜合全案證據進行審查。對證據的證明力,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從證據與待證事實的關聯程度、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進行審查判斷。證據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共同指向同一待證事實,不存在無法排除的矛盾和無法解釋的疑問的,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一百零五條沒有直接證據,但間接證據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
(一)證據已經查證屬實;
(二)證據之間相互印證,不存在無法排除的矛盾和無法解釋的疑問;
(三)全案證據已經形成完整的證明體系;
(四)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實足以排除合理懷疑,結論具有唯一性;
(五)運用證據進行的推理符合邏輯和經驗。
有哪些法律依據的相關解答,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現行法律對拒不認罪的判罰極為嚴厲。另外我國對這類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是重證據、重調查研究。只要證據確鑿,能證明犯罪事實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判罰的。
2020刑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認定標準
我國刑法偷稅罪量刑標準
過失致人重傷罪的刑法條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輕傷鑒定標準是如何的
2021-01-13如何認識保證合同
2021-01-23民工在施工中誤傷工友需要賠償嗎
2021-02-27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集資房上市要交什么錢
2021-01-04離職再入職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9用人單位招工能否收押金
2021-01-19壽險理賠流程
2020-11-18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30人身保險理賠權利可以轉讓嗎
2020-11-11哪些事故保險公司墊搶救費
2021-01-26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2021-03-17交強險被保險公司拒賠,怎么維權
2021-03-05深圳土地置換出新規,安置補償標準提高
2021-02-01對征收拆遷補償不服,信訪可以嗎
2021-02-25公司拆遷補償能分紅嗎
2021-01-13一房2個戶口拆遷怎么安置
2021-02-23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簽訂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0-11-14溫州拆遷安置房轉移登記服務指南
2020-12-20危房改造政策補助對象有哪些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