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挪用公款是一件違法犯罪的事情,很多時候這種行為的動機五花八門,但總歸來說無非都是因為一己私利。那么,為了單位利益挪用公款這種行為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很多人會說,這在某種程度上說其實是盡職盡責為公司謀取利益的行為,身在其位,自然應該已公司利益為先,那么這種想法究竟是否合理合法呢?
為了單位利益挪用公款的行為我們主要從以下幾點來分析看待:
一、單位負責人為了單位利益而挪用公款,此“為單位利益”僅是指單位負責人單純的為單位謀取利益。
在認定是否“為單位利益”時,不能因為個人利益包含單位利益因素而使單位利益和個人利益無法區分,甚至混淆、掩蓋。為了加大對違反職務廉潔性的懲罰,應認定構成挪用公款罪,為謀取單位利益則作為犯罪情節考慮。
二、個人利益與單位利益同時存在的情況下,不能以利益的主次來界定是否構成挪用公款罪。
“個人利益”屬于違法范疇,“單位利益”屬于合法范疇,二者是完全相反的性質。司法機關實踐中,很多案件中的個人利益是行為人與使用人事先約定,但尚未實際獲取,從而無從認定個人利益和單位利益的主次。最后,這樣的主次之分不能充分體現制定挪用公款罪的基本理論特征,挪用公款罪存在的基礎值得商榷。
三、只要公款私用、謀取私利事實共同存在,就可直接認定挪用公款犯罪。
因此只要存在個人決定以單位名義將公款供其他單位使用的行為并且從中謀取了個人利益,則即使存在為了單位利益的情形,也應認定為挪用公款犯罪。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3個月未還的行為。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挪用公款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這里所說的國家工作人員與前述貪污罪中國家工作人員的內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樣具有特定性和公務(職務)性。構成挪用公款罪的國家工作人員包括: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受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從以上幾點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挪用公款的行為是非常不正確的。一旦涉及到挪用公款,如果在為單位獲取利益的同時個人也在此過程中獲取了一定的利益,那么當然屬于違法犯罪行為。為了單位利益挪用公款是否屬于犯罪行為主要還取決于個人行為和利益的界定,具體需要咨詢專業的法律人士進行具體案件的分析。
?最高人民法院挪用公款罪司法解釋
?私自挪用公款會怎么判刑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被政府收購要什么條件
2020-11-27公司合并的特征是什么
2021-02-09連帶責任多久可以撤銷
2021-03-08擔保法司法解釋
2021-03-26剝奪政治權利如何規定的
2021-02-15被執行人把房產贈與過戶了怎么辦
2021-02-08政府的集資房能否買賣呢
2020-12-13哪些情況可向勞動機構投訴
2020-12-25勞務派遣資質是否全國有效
2021-02-10試用期時間有啥規定
2021-03-11勞動糾紛二審受理后多久立案
2021-03-22產品責任險的由來和發展
2020-11-18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雇人干活受傷用理賠嗎
2020-11-08保險合同的當事人有哪些
2021-02-04在異地磕碰該如何和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14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投機性預期利益不可保險
2020-12-15家庭承包和其他方式承包的不同點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