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非法集資是指不具備集資資質的個人或單位向社會不特定大眾籌集資金的行為,它是一種違法行為,應受到法律的制裁。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也同樣是一種違法的籌集資金的行為,那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非法集資有何區別?一起通過以下小編提供的相關內容來了解一下吧。
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和非法集資有何區別?
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犯罪的主觀故意不同,非法集資罪是行為人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意圖永久非法占有社會不特定公眾的資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觀故意;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行為人只是臨時占用投資人的資金,行為人承諾而且也意圖還本付息。
1、從籌集資金的目的和用途看,如果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的目的是為了用于生產經營,并且實際上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資金也是用于生產經營,則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的目的是為了用于個人揮霍,或者用于償還個人債務,或者用于單位或個人拆東墻補西墻,則非法集資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從單位的經濟能力和經營狀況來看,如果單位有正常業務,經濟能力較強,在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時具有償還能力,則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單位本身就是皮包公司,或者已經資不抵債,沒有正常穩定的業務,則定非法集資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3、從造成的后果來看,如果非法籌集的資金在案發前全部或者大部分沒有歸還,造成投資人重大經濟損失,則定非法集資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非法籌集的資金在案發前全部或者大部分已經歸還,則定集資詐騙罪的余地就非常小,一般應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4、從案發后的歸還能力看,如果案發后行為人具有歸還能力,并且積極籌集資金實際歸還了全部或者大部分資金,則具有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可能性;如果案發后行為人沒有歸還能力,而且全部或者大部分資金沒有實際歸還,則具有定集資詐騙罪的可能性。
二、非法集資要承擔什么責任?
對進行非法集資活動的單位或個人,國家機關依法給予沒收違法所得、罰款、取締等行政處罰。構成犯罪的,國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對非法集資活動的參與者,《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國務院令第247號)規定:因參與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受到的損失,由參與者自行承擔。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所形成的債務和風險,不得轉嫁給未參與非法金融業務活動的國有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其他任何單位。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當事人吸收資金可能會用于正常的經營生產,主觀上有還款意圖,但非法集資當事人則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籌集公眾資金,該資金可能會被當事人揮霍或轉移,因此,兩者的性質是不同的。
非法集資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眾籌與非法集資的界限
非法集資罪立案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醫療費怎樣算
2021-03-04未簽合同受傷如何賠償
2021-01-23夫妻財產約定效力是什么
2021-03-17沒結婚但一起生活有繼承權嗎
2020-11-21勞動合同期內公司變更經濟補償是怎樣的
2021-01-12工作多久勞動合同自然成立
2020-11-26工傷已經痊愈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16HR外包
2021-03-11離婚如何分割人壽保險金
2020-11-16免責條款未說明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履行主體是什么
2020-12-26學生意外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20航空貨物運輸險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一般保險公司多長時間可以賠付
2020-12-07保險利益的內容有什么
2021-02-15保險合同變更的程序和手續包括哪些
2020-12-05保險公司是否有追償的權利
2021-03-17如何解決土地流轉相關問題
2021-01-19拆遷出嫁女戶口還在本村如何安排
2020-11-11高速拆遷應該由哪級政府審批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