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刑訊逼供致人傷殘或者死亡,必須符合故意傷害罪和故意殺人罪規定的基本構成條件的情況下,才以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定罪并從重處罰。即以行為人對被逼供人的傷殘、死亡主觀上至少存在放任的意志態度為必要;如果是處于過失致人重傷或死亡的,似應以刑訊逼供罪的結果加重犯處理為宜。
第二、對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的上述規定的理解涉及到是注意規定還是特別規定的問題。如果屬于注意規定,只有當行為人實施刑訊逼供行為時具有傷害故意并造成傷殘結果,才能認定為故意傷害罪;如果認為屬于特別規定,則只要刑訊逼供行為造成了他人傷殘的結果,就應認定為故意傷害罪,而無論行為人對他人傷殘的結果是出于故意還是過失。
第三、比較了轉化犯與結果加重犯區別的基礎上,認為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屬于轉化犯。但同時認為,刑法將刑訊逼供罪規定為轉化犯并不合理,并建議將其規定為結果加重犯或情節加重犯更為妥當。
結合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的規定,我們可將司法實踐中發生的種種因刑訊逼供致人傷殘、死亡的情形,分別以下幾種情況加以理:
(1)刑訊逼供過程中,行為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刑訊致殘或死亡結果具有放任或希望的犯罪心理的,應定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殺人罪,并從重處罰。
(2)刑訊逼供過程中,行為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體受到重傷害具有希望或放任心理,但出乎意料因傷重而導致當場死亡或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應定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而不應定故意殺人罪。
(3)刑訊逼供過程中,被害人自殺身亡的,行為人對此一般都是過失或意外,不能認定為故意殺人罪,一般仍應認定刑訊逼供罪。
(4)刑訊逼供過程中,行為人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傷殘或死亡具有過失心理的,屬于刑訊逼供罪結果加重的情形,但由于刑法沒有規定刑訊逼供罪的結果加重犯,對此可以按照想象競合犯的處理原則進行處斷。
(5)行為人對刑訊逼供致人死亡具有故意心理的案件中,并非一律對行為人只定故意殺人罪一罪,也存在對行為人以刑訊逼供罪和故意殺人罪實行數罪并罰的可能。這種情況不具有刑訊逼供向故意殺人罪轉化的“重合性和延展性”特征,完全是兩個犯意,實施兩個獨立的行為。當然按這種情形處理的案件極少。
刑訊逼供行為怎么認定?
刑訊逼供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以刑訊逼供取得的證據屬于非法證據應予排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樣的房屋拆遷屬于棚改,如何賠償
2021-02-14縱容他人犯罪怎么處罰
2020-12-24房屋相鄰權糾紛與時效有否關系
2020-12-20眾籌股權投資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11侵權方能否繼續使用商標
2020-11-29連帶責任范圍大于補充責任嗎
2020-12-02刑事拘留后多久下達逮捕證,逮捕的條件
2021-02-09違反醫療服務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2房產互換應如何辦理?
2020-12-30實習期間下班后摔倒,誰的責任
2021-01-06用人單位調崗降薪合法嗎,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12-29年輕人如何買保險,買保險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2廣西保監局:新型人身保險不宜與金融產品片面比較
2021-02-13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單方交通肇事為什么理賠難
2021-01-11黑龍江司法鑒定指定保險醫生正確嗎
2020-12-26為什么保險合同會終止
2021-01-24保險公司拒賠的情形
2021-01-26降低企業履約風險的“保險杠”
2020-12-20保險代理合同樣本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