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可以認定為故意殺人罪
相約自殺
指相互約定自愿共同自殺的行為。因行為人均不具有故意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所以對其中自殺未逞的,一般不能認為是故意殺人罪;但是,如果行為人受托而將對方殺死,繼而自殺未逞的,應構成故意殺人罪,量刑時可考慮從輕處罰;以相約自殺為名,誘騙他人自殺的,則應按故意殺人罪論處。
致人自殺
既由于行為人先前所實施的行為,而引起他人自殺結果的發生。對此,應區別三種情況分別處理:
(1)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是正當的或只是一般錯誤、一般違法行為,他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殺者本人的心胸過于狹窄,這時不存在犯罪問題;
(2)行為人先前實施了嚴重違法行為,結果致被害人自殺身亡的,可把致人自殺的結果作為一個嚴重情節考慮,將先前嚴重違法行為上升為犯罪處理。如當眾辱罵他人,致其當即自殺的,可對辱罵者以侮辱罪論處;
(3)行為人先前實施某種犯罪行為,引起被害人自殺的,只要行為人對這種自殺結果沒有故意,應按其先前的犯罪行為定罪,而將自殺結果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從重或選擇較重法定刑處罰的情節。
逼迫、誘騙他人自殺
即行為人希望自殺人死亡,但為了掩人耳目,逃避罪責,自己不直接動手,而是通過自己的逼迫、誘騙行為促使自殺者自己動手殺死自己,即借助自殺者自己之手達到行為人欲殺死自殺者的目的。行為人的行為與結果之間存在刑法上的因果關系。關鍵應查明行為人是否確實有刻意追求自殺者死亡的故意,并且其行為在特定環境下是否足以導致他人實施自殺的行為,兩者缺一,則就不宜認定為構成故意殺人罪。
教唆、幫助他人自殺
應當以故意殺人罪論處,但考慮到在教唆、幫助自殺中,自殺者的行為往往起決定作用,因此,應根據案情從寬處罰。如果行為人的行為不很積極,作用不大,主觀愿望出于善意,這時可不以犯罪論處。但是,教唆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自殺,由于自殺者限于精神狀態或年齡因素對于自殺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意志控制能力,對此,不僅要以故意殺人罪論處,而且還不能從輕或減輕處罰。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違規罰款收取的滯納金會超過本金嗎
2020-11-20探望權法院的裁判標準是怎樣的
2020-11-13結婚自由主要有哪些內容
2020-12-21北京離婚農業戶口撫養費標準
2020-11-09逾期不履行合同怎么界定
2020-12-31申請強制執行費用多少
2021-03-25勞動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勞動合同要如何補償
2020-11-15手寫無勞動關系模板是怎樣的,手寫是否有效
2021-03-03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關于建筑工程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的法規
2021-03-22產品質量責任保險
2021-01-18保險人未盡說明義務 相關保險條款無效
2020-11-15外資保險公司動用保證金情節嚴重如何處罰
2020-12-20短期健康保險與長期健康保險的區別
2021-01-14打瞌睡保險公司賠不賠
2021-03-05二手車買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3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保險公司變更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1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保險條款并非“霸王條款”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