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的法律后果主要有哪些?
法律后果主要有受到刑事處罰,我國刑法規定的刑罰有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
但是我國刑法也有人性化的規定,不是所有犯罪人都要受到刑事處罰。不滿十四周歲的人不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除了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都不負刑事責任;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認的,不負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1、第三十二條 【主刑和附加刑】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2、第三十三條 【主刑種類】主刑的種類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無期徒刑;
(五)死刑。
3、第三十四條 【附加刑種類】附加刑的種類如下:
(一)罰金;
(二)剝奪政治權利;
(三)沒收財產。
附加刑也可以獨立適用。
二、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1、對被害人的危害。違法bai犯罪最直接的危害后果就是被害人,不管是侵犯財產型犯罪,還是侵犯生命權、健康權的暴力犯罪。大多的侵害對象都是人或是被害人的物。
2、對被害人家人的危害。 違法犯罪行為一旦發生,既會對被害人造成經濟的、健康的或生命的損害,還必定對被害人的家庭造成間接傷害。
3、對自家人的危害。 違法犯罪不但給被害人及其家庭帶來危害,而且給自己父母,也會帶來無窮的災難。
4、犯罪對自己的危害。 犯罪不但害了別人,也害了自己,它會因此改寫自己的人生,埋葬自己的前途,真正一失足成千古恨,況且后悔已晚、痛恨已晚。
5、具有社會危害性。即行為人通過作為或者不作為的行為對社會造成一定危害,這是構成犯罪最本質或最基本的特征。
行為人構成犯罪的,一般就會被處相應的刑事處罰,但是如果犯罪主體一方是法人或者是其他組織的,此時應當對其處相應的罰金,對于犯罪行為的主要負責人或者是直接責任人員則可以處罰金或者是處相應的人身罰,包括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拘役等。
主體為單位犯罪是雙罰制嗎
不作為犯罪類型都有哪些?
單位犯罪有主犯嗎?怎么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注冊資金可以是資產嗎
2020-12-28五保戶的監護人是誰
2021-03-09入職協議書要一式兩份嗎
2020-12-16二手房過戶給小孩后房子拆遷怎么辦
2020-12-31經濟賠償金是什么
2021-01-24試用期15天沒工資合法嗎
2021-03-10實習期完還有試用期合法嗎
2021-02-04代替打印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1-01-15家庭財產保險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4投保人解除合同需要經被保險人同意是否合法
2021-01-07保險合同有哪些必備條款
2020-12-19車輛是否可以重復投保?
2020-11-10土地轉讓協議究竟有沒有效
2021-03-10工業土地分割轉讓嗎
2021-01-26住改非和普通住宅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2-11在拆遷中,沒有拆遷補償方案合法嗎
2020-12-28成都市殘疾標準的相關規定以及在拆遷上享有的補助是怎樣的
2020-11-17剛落下的戶口拆遷有補償嗎
2020-12-23協議拆遷與正常拆遷是一樣的嗎
2021-03-14拆遷做“釘子戶”合法嗎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