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執行完刑罰后漏罪是否適合緩刑?
執行完刑罰發現漏罪是否適合緩刑要看漏罪的嚴重程度,一般地,如果沒有執行完畢的,此時需要撤銷緩刑,然后對漏罪依法作出處罰之后,再與前罪數罪并罰。不過要是在緩刑考驗期滿之后發現漏罪的,這時也只能對新發現的漏罪進行處罰,然后追究罪犯的法律責任。
首先,《刑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犯新罪或者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者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從立法技術層面分析,上述規定對于新罪和漏罪兩種情形的規定是有明顯區別的。
對于新罪的表述是“犯新罪”而不是“發現新罪”,對于漏罪的表述是“發現漏罪”而不是“犯漏罪”,從這種立法表述的區別中,我們不難得出,刑法將因“漏罪”撤銷緩刑限定在“發現”時,也就是說,只要“漏罪”在緩刑考驗期內被發現,就應當撤銷緩刑。
二、怎么樣才能判緩刑?
緩刑是有條件的對原判刑期不執行,因此,緩刑應符合下列條件:
(一)除累犯以外的所有被判處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分子。
除累犯以外,是因為累犯是因犯罪被處以刑罰以后再法定的時間以內的再次犯罪,其社會危害性和人身危險性都較大,而其他被判處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則是犯罪情節輕微、對社會危害性不大、個人的人身危險性也不大,實行緩刑對社會穩定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二)實行緩刑的罪犯不致再危害社會。罪犯是否再危害社會,除刑法自身的威懾教育作用外,更主要的是要取決于犯罪分子自身對所犯罪行的認罪、悔罪表現和犯罪情節而定,如果犯罪分子對自身的犯罪沒有認識、沒有悔罪表現,肯定會再次危害社會,如果犯罪分子犯罪情節嚴重、手段惡劣,即使被判拘役以上三年有期徒刑以 下,也不能實用緩刑,因為他們有可能再次危害社會。
緩刑實用的上述二個條件缺一不可,必須同時具備才能適用緩刑,正確適用緩刑的條件,對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和對正在準備犯罪的人具有教育和威懾力,充分發揮刑法的打擊犯罪、懲罰犯罪的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荊州成立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
2021-02-11商品房驗收注意事項
2021-01-08冤假錯案取保候審可以申請國家賠償嗎
2020-12-29合并債權債務包括資產嗎
2021-03-21訂婚之后男方要退婚怎么辦
2021-02-17如何防止二手房中介亂收費
2020-11-30涉外勞動糾紛案件的處理方法有哪些,境內涉外勞動關系有哪些
2020-11-27離婚如何分割人壽保險金
2020-11-16人身保險合同轉讓的分類
2021-03-05淺析國際旅游島背景下有關農用承包地制度
2021-02-06車輛超高保險公司拒賠合理嗎
2020-12-16保險合同權利轉讓書怎么寫
2020-11-11提前還貸別忘退稅退保
2021-01-28土地承包有時間限制嗎
2021-01-24出讓方可以解除土地出讓合同嗎
2020-12-05國有土地出讓后能收回嗎
2021-03-17常州拆遷安置房賣房后收益要和政府如何分
2020-12-04公租房拆遷款的分配政策有哪些
2020-12-22空掛戶口能夠取得多少拆遷補償款
2020-11-30新鴻基合景泰富聯手瀾石舊改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