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申請法律援助的情形包括哪些
可以申請法律援助的事項包括:
1、公民對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項,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對前款規定以外的法律援助事項作出補充規定。公民可以就以上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事項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咨詢。
2、刑事訴訟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1)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2)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3)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相關知識:
法律援助是一項扶助貧弱、保障社會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的社會公益事業,同時也是中國實踐依法治國方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舉措。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視,國家“十五”計劃綱要將“建立法律援助體系”確定為“十五”社會發展目標,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并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法律援助條例》的頒布實施和“為實現公平和正義法律援助在中國”大型公益活動的開展,標志著我國法律援助工作在廣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在當前的中國,仍然還有一批由于自然、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狀態而難以像正常人那樣化解社會問題造成的壓力,陷入困境,處于不利社會地位的人群或階層,這也就是所謂的弱勢群體。作為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過向這些缺乏能力、經濟困難的當事人提供法律幫助,使他們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護。法律援助制度是人類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國家經濟、社會文明進步和法治觀念增強的結果。用法律的手段幫助人民群眾解決訴訟難的問題,是當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大背景下的必然選擇,是促進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綜上所述,法律援助在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實現“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保障人權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應大力推進法律援助制度的發展,給予更大的支持。對于法律援助還有別的問題的,歡迎來律霸網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三
2020-12-17論商業誹謗行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
2020-11-19職工可以入選監事會嗎
2021-01-01知識產權專利證書幾年到期
2021-02-07交通事故是否為必要共同訴訟
2021-02-19沒有以夫妻名義同居構成重婚罪嗎
2020-12-06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玻璃窗意外掉落砸死男童,誰來負責
2021-01-20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0-12-11從業人員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多久申請
2020-12-29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不能終止
2020-11-18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試用期辭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1-02-10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如何讓認定
2020-12-04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要素是什么
2020-11-17生產者的產品責任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需要公告嗎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