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逮捕的執行程序是什么?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律由公安機關執行。公安機關在接到執行逮捕的通知后,必須立即執行,并將執行的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公安機關執行逮捕的程序是:
1.對于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簽發逮捕證,立即執行。
2.執行逮捕的人員不得少于2人。執行逮捕時,必須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證,并責令被逮捕人在逮捕證上簽名(蓋章)或按手印。被逮捕人拒絕在逮捕證上簽字或按手印的,應在逮捕證上注明。
3.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后,提請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批準或決定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者作出逮捕決定的人民法院,應當在24小時之內進行訊問。對于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應當變更強制措施或者立即釋放。立即釋放的,應當發給釋放證明。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外,應在24小時以內將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所在單位。不便通知的,應將不通知的原因在案卷中注明。
4.到異地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通知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公安機關到異地執行逮捕時,應攜帶批準逮捕決定書及其副本、逮捕證、介紹信以及被逮捕人犯罪的主要材料等,被逮捕地的公安機關應當協助執行。
5.公安機關釋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將逮捕變更為取保候審或監視居住的,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
二、逮捕的適用機關
我國憲法第37條規定:任何公民,非經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并由公安機關執行,不受逮捕。刑事訴訟法第59條規定: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人民法院決定,由公安機關執行。
據此,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批準權或者決定權屬于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對于公安機關移送要求審查批準逮捕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有批準權。人民檢察院在偵查及審查起訴中,認為犯罪嫌疑人符合法律規定的逮捕條件,應予逮捕的,依法有權自行決定逮捕。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中,對被告人需要逮捕的,人民法院有決定權。對于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人民法院在審判階段發現需要逮捕被告人的,有權決定逮捕。公安機關無權自行決定逮捕。逮捕的執行權屬于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決定逮捕的都必須交付公安機關執行。
如果公民做出了任何的違法行為后,公安機關也會進行立案并進行調查,當公安機關已經充分掌握了犯罪分子的犯罪事實后,也是可以向檢察院提交批捕的申請,檢察院也會根據提交的證據和實際情況做出逮捕決定,當檢察院通過批準后公安機關就可以進行逮捕行為。
逮捕后可以取保候審嗎?
取保候審變更為逮捕的條件是什么
刑事拘留后轉逮捕是不是就該判刑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強制執行債權文書公證程序
2020-12-26工傷報銷怎么弄
2020-12-08一稿多投的行為違法嗎
2021-01-01產品本身是否屬于商業秘密
2021-03-25格式條款的特征有哪些
2020-11-09如何打專利官司
2021-02-07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調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怎么對抗政府非法征地
2021-02-17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國家規定實習期多長
2021-01-08抵押房的保險和購買人壽保險
2021-03-11人壽保險金給付方式有幾種,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
2021-02-17保險公司賺錢問題的方法有什么
2021-02-02怎樣適用保險合同中的不利解釋原則
2020-12-23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體現
2021-03-08保險要有電子版合同嗎
2020-12-06保險合同民事欺詐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