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實踐中,有些案件的原告同時兼具被害人的身份,個人收入較低、家庭經濟困難,有些甚至訴訟目的就是為了主張贍養費、勞動報酬、傷害賠償等,這些原告既沒有支付法律服務費用的經濟條件、也沒有自行處理訴訟事項的知識和能力,只能尋求法律援助來解決,那么,民事原告請法律援助需要哪些條件呢?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條例》第十條和第十一條的規定,公民有下列事項,沒有委托代理人或辯護人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辯護:
1、依法請求國家賠償的。
2、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3、請求發給撫恤金、救濟金的。
4、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的。
5、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
6、主張因見義勇為行為產生的民事權益的。
7、因醫療事故、交通事故、工傷事故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8、因家庭暴力、虐待、重婚等,受害人要求離婚及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9、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詢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聘請律師的。
10、公訴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11、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經濟困難沒有委托訴訟代理人的。
12、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托辯護人,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提供法律援助。
13、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托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公民經濟困難的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法律援助事業的需要規定。申請人住所地的經濟困難標準與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不一致的,按照受理申請的法律援助機構所在地的經濟困難標準執行。
綜上所述,關于民事原告請法律援助的條件問題,根據相關規定,主要按照訴訟請求、案件類型、原告的經濟條件和身體狀況來確定是否符合條件,對于訴訟請求為社保、低保、撫恤金、贍養費、勞動報酬和見義勇為賠償等,案件類型為工傷、醫療和交通事故及離婚,還有原告經濟條件困難等均可申請法律援助。
未成年人可提前接受法律援助
如何申請法律援助
我國法律援助制度有什么特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冊資本登記管理規定是什么
2021-03-24公司減資其債權人要如何處理
2021-03-04過失相抵原則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0-11-19監事能否參加股權激勵
2021-02-0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應該在哪里做
2021-01-17車輛記分周期是按年檢時間算嗎
2021-02-27交強險在哪些情況下不理賠
2020-12-29探望權中止事由是什么
2021-03-07被家暴打成輕微傷可以離婚嗎
2020-12-18向外國請求送達文書,請求書應載明內容
2021-03-04學校承擔責任的情況都有哪些
2021-02-06農村拆遷安置房可以轉讓嗎
2021-02-20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解除勞動合同前提有什么
2020-12-14勞動訴訟與勞動仲裁有哪些區別
2020-12-30在勞動糾紛中舉證責任怎么規定的?
2020-12-31現金價值的扣除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7保險合同訂立程序的特征
2020-12-04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兩歲小孩被撞輕傷住院四天保險公司一般陪多錢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