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神病康復司法鑒定是如何進行的
司法機關在收到嫌疑人等提出的司法精神病鑒定申請,并經相關程序批準后,會確定有資質的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進行,在鑒定時間,將收集到的相關材料連同卷宗一并提交鑒定機構。鑒定時,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在場,同時還會通知被害人家屬等到場。鑒定機構根據案件事實,通過詢問嫌疑人有關問題,進行必要答題等環節,鑒定人員會根據以上鑒定材料,運用專業知識以及經驗作出最終鑒定意見。
二、“精神病殺人不犯法”說法不準確
說起精神病司法鑒定,有些民眾的理解是“只要認定是精神病人,殺人就不犯法”,對于這種理解,吳化民認為并不正確。
如果被鑒定人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作案時處于發病期,而且所存在的癥狀與作案行為之間有直接的因果關系,導致對其行為的辨認或者控制能力喪失,這種情況才能評定為無責任能力,不構成犯罪。
雖然被鑒定人患有嚴重的精神疾病,但作案時處于間歇期或病情緩解期,則應當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即使被鑒定人在作案時處于發病期,但如果其所存在的癥狀與作案行為之間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也不能評定為無責任能力,只能結合其辨認能力或者控制能力受損的具體情況,作出有責任能力或部分責任能力的評定。
對于患有某些較輕精神疾病(如神經癥等)的被鑒定人,由于疾病因素不會導致辨認或控制能力完全喪失,因此一般評定為有責任能力或部分責任能力。
對此問題,《刑法》中也有明確規定。《刑法》第十八條第二款,“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第三款,“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此外,精神病患者在某些情況下從事民事活動,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主要情形有:具有精神疾病既往史,但在民事活動時并無精神異常的;精神疾病的間歇期,精神病癥狀已經消失的;雖患有精神疾病,但其病理性精神活動具有明顯局限性,并對他所進行的民事活動具有辨認能力和能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智能低下,但對自己的合法權益仍具有辨認能力和保護能力的。
我國在對于精神病犯罪上是有一套明確的鑒定的程序的,如果一旦精神病人有好轉的情況的話,司法人員會對其作出一定鑒定,詢問其關于案件的具體信息,以此來判斷其是否恢復正常,如果恢復正常將會受到一定的刑事懲罰。
司法鑒定精神病的具體流程是什么?
精神病人犯罪的處理方法是怎樣的
精神病鑒定要多少錢?精神病的司法鑒定內容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宅基地可以出租嗎
2021-02-03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婚前房產婚后更名屬于個人嗎
2020-11-18法人變更員工可否離職
2020-12-07工會經費上繳比例是多少
2020-12-10實習期協議書范本
2021-01-05調崗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23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癲癇患者能夠辭退嗎
2020-12-24養老概念股一覽有哪些
2021-01-23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保險公司報備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相關事項有哪些
2020-11-29保險公司賺錢問題的方法有什么
2021-02-02單位不辦保險,員工辭職遭索培訓費
2021-01-21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2-23交通死亡事故走保險流程
2021-02-26退商業車險過程是怎么樣的,退保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5無責以買保險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0-12-04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年限的規定
2021-02-11農村開荒地有年限規定嗎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