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到失物要酬勞怎么才能取得
去年夏天,成都10歲的男孩小峰(均為化名)乘公交車時,撿到一個裝有491元的錢包,家境貧困的他想用這錢買輛自行車。媽媽提出將除現金外的銀行卡、身份證歸還失主,但要失主李-波給孩子1000元,作為買自行車的資金。最終經過協商,李-波花300元為小峰買了輛折疊自行車。
盡管拾金不昧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但我們不能以此為標桿,去要求每一個人都是活雷-鋒。撿到失物后到底該怎么辦,首先要看我國的法律規定。
我國《物權法》第一百零九條規定:拾得遺失物,應當返還權利人。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物權法》第一百一十二條規定:權利人在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但問題在于,費用到底該有多少,我國卻缺乏具體的法律規定,許多糾紛也就因此而起。
雖說李-波與小峰的紛爭最終圓滿解決,但這種解決靠的是彼此的協商而非法律的規定;而協商的過程,也是耗費時間與精力的過程。再說了,不是所有的紛爭,都能依靠協商解決。因此,要想讓失物盡快地、順利地歸還失主,還需要相應的法律規定。
在此方面,國外的一些做法很值得借鑒。比如,德國各市政府都設有失物招領處,撿到物品者統一上交到這里保管,如果撿到的物品價值超過一定金額,上交者能得到相當于物品價值至少5%的錢作為獎勵。日本《遺失物法》規定,失主應按失物價格的5%至20%給付拾得者酬勞。
試想一下,若是我國各地也有統一的失物招領處,我國也規定“上交者能得到相當于物品價值至少5%的錢作為獎勵”,那么,眾多糾紛也就無從談起。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口的流動日益頻繁,大家丟失物品的幾率也就大為增加;相應地,失主與撿拾者之間的糾紛也就不斷增加。從本質上來說,這種糾紛涉及的還是法律問題,需要依靠法律的規定來解決。期待具體的法律規定,我國能夠早日出臺。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于該問題答案的整理,如果還有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侵權利息計算如何規定
2021-01-04運動員違反興奮劑條例如何去處理
2021-01-02夫妻假離婚買的第二套房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1-20法律規定哪些財產不可作于抵押
2021-03-14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不同意管轄裁定怎么辦
2020-12-15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案件如何確定管轄
2021-03-22合同已實際解除應否確認效力
2021-01-25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條件有哪些
2020-12-06試用期離職拒不簽字怎么辦
2021-01-12勞動者不服企業作出的調崗決定該如何操作
2021-02-15勞務外包員工離職補償
2021-02-26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勞動仲裁員工代表要什么條件
2021-03-09航空意外險可以買幾份
2020-12-01飛機延誤酒店怎么處理,飛機延誤無法按時入住酒店怎么辦
2021-01-16房地產保險合同有什么主要內容
2021-01-29什么是人身保險
2021-02-07保險理賠的方式有幾種
2021-02-05無照駕車被撞死 保險公司應理賠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