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維持判決”先天性的缺陷隨行政訴訟之全面、深入展開已日漸顯露:
問題一,正是在不承認行政行為一經作出應產生公定力的情況下,才適用維持判決這一方式,而這一理由與行政訴訟法本身就自相矛盾。該法第44條規定“訴訟期間,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行”。這正是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的典型表現。這種矛盾性的規定,孰是孰非讓執法或司法者怎樣決斷?而實際上,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到目前已成為通說或定論,不可否之。因此,因行政行為不具有公定力而選擇確立維持判決的理由已不復存在。
問題二,如果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經法院審查合法但不合理,而又不屬于行政處罰顯失公正又不能適用變更判決時,法院在沒有“駁回訴訟請求判決”之前,只能適用維持判決,而維持的結果必然意味著法院有可能對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同時進行了“合法性”的確認,承認了其效力,這不僅損害了法院審判權的權威,也使行政主體本身喪失了糾正不當行政行為的可能性或必要性,甚至是“慫恿”“行政不當”合法延續。另外這種判決,很難使當事人息訴,不斷的申訴可能會反復進行。
問題三,如果原告訴行政主體不作為,要求判決履行某種作為義務,而法院經審查后,認為行政機關的不作為合法,即不違法,法院在沒有“駁回訴訟請求判決”和“確認判決”之前,只能適用維持判決。但矛盾就出現了,對于一個未作出的行政行為“維持”什么?這豈不荒唐。同時,對于不作為行政案件,如果原告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請求性證據),法院即無法作出認定,但如果因此而以維持判決認定行政不為合法,這也是不符合法理的。
問題四,如果被訴具體行政行為,經法院審查符合作出時的法律、法規,但這些法律、法規在審判時則可能因上位法律或政策變化而需要作相應的變化或廢止。在這種情形下,采用維持判決則是在維持一種即將或已被宣布廢止或變更的法律規范,這不符合司法正義精神和原則。而且,在也不能采用撤銷、變更等判決形式,又沒有“駁回訴訟請求判決”的情況下,其矛盾是相當嚴重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合同糾紛最快多長時間能執行
2020-11-08如何處理交通事故
2021-03-24夫妻協議可以讓男方自愿放棄探視孩子嗎
2020-11-09工程款的支付流程
2020-12-24發回重審的案件能否移送管轄
2020-11-14勞動法工傷誤工費
2020-12-01設立商業銀行要公告嗎
2021-02-04雇工經營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11勞務派遣終止是否勞動關系終止
2021-03-16下崗職工轉移勞動關系的三個難點
2021-02-20什么情況員工仲裁不被受理
2020-12-10航班延誤險怎么賠償,如何申請
2020-11-29詳解旅游保險有哪些
2020-12-17購買車險要注意規避哪些“免賠”風險
2021-02-14行人被車撞了怎么向肇事者理賠
2020-12-18保險合同包含哪些部分
2020-12-11保險法告知義務的問題是什么
2021-01-14家庭保險公司不足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9財產損失保險合同的分類是什么
2020-12-19買保險 律師教你“八招”防忽悠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