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傷害罪受害人諒解可以從輕處罰嗎?
可以的;還可依法要求緩刑或者從輕、減輕處罰,一般在二年以下。量刑問題根據是否構成什么犯罪,綜合考慮犯罪動機、主觀惡性、社會危害性、是否累犯、有無自首、立功 認罪態度、是否具有從輕或者減輕情節,是否符合犯罪構成要件等因素確定。建議及時委托律師擔任辯護人,會見在押人,收集有利的證據材料,依法辯護,尋找法定或者酌定 從輕、減輕的情節,爭取從輕、減輕處罰的最好結果。
二、故意傷害罪的形態
故意輕傷的,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即行為人主觀上只想造成輕傷結果,而實際上未造成輕傷結果的,不宜以犯罪論處。重傷意圖非常明顯,且已經著手實行重傷行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應按故意重傷(未遂)論處。故意傷害致死的,屬于結果加重犯,行為人主觀上對傷害持故意,對致人死亡有過失。
易言之,在傷害對象與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應根據行為人對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預見可能性以及有關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來認定是否傷害致死。
(1)如果行為人甲對被害人乙實施傷害行為,雖然沒有發生打擊錯誤與對象認識錯誤,但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丙卻仍然實施傷害行為,因而造成丙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
(2)如果行為人A本欲對被害人B實施傷害行為,但由于對象認識錯誤或者打擊錯誤,而事實上對C實施傷害行為,導致C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處理事實錯誤的法定符合說,刑法規定故意傷害罪不只是為了保護特定人的身體健康,而是為了保護一切人的身體健康;只要行為人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實施了傷害他人的行為,結果也傷害了他人,就成立故意傷害罪,而不要求其中的“他人”完全同一。故意傷害致死也是如此。B與C的身體均受刑法保護,發生對象認識錯誤或打擊錯誤并不影響A的傷害行為性質,理當以故意傷害致死論處。
(3)如果行為人張三對李四實施傷害行為,既沒有發生事實認識錯誤,也不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王五,由于某種原因致使王五死亡的,則難以認定張三的行為成立故意傷害致死。
綜合上面所說的,故意傷害罪就是在明知會犯罪的情況下還實施這種行為,但只要當事人因此事而得到了受害者的諒解,那么執法人員在處罰時候就會減刑處理,從而出保障到受害者的利益,所以,該是自己承擔的責任就要合法的履行。
犯故意傷害罪能減刑嗎?
故意傷害罪賠償多少錢
故意傷害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兒童監護權轉移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13“探望權”與“家庭暴力”
2021-02-25新婚姻法有沒有事實婚姻
2020-11-08擔保合同適用中止嗎
2021-02-05治安管理處罰需要立案嗎
2021-03-02訴訟保全可以查封到期債權嗎
2020-12-17什么是自由價格機制
2021-03-16可撤銷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2租房怎么防中介風險
2020-12-17商業秘密事項如何約定
2021-01-08內部調崗申請
2021-02-17出借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車主應否擔責
2020-12-16雙方當事人在發院達成調解協議 一方不履行咋辦
2020-11-29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勞動糾紛調解找誰
2020-12-16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保險理賠程序常識
2021-02-11假冒公司名義騙保險能定罪嗎
2020-12-23保險法司法解釋三亮點解讀是怎樣的
2021-01-25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利與弊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