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位犯罪認定為個人犯罪的情況有哪些?
1、是否為了單位的利益,是否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決定。
單位決策機構產生單位意志,指揮單位行為的實施,任何單位成員在單位業務活動中依據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應視為單位行為。單位犯罪所具有的特定程序性,即符合單位決策程序,是它與自然人盜用單位名義或擅自以單位名義進行的犯罪相區別的重要特征。因而,單位內部成員未經單位決策機構批準、同意或認可而實施的犯罪行為,一般只能認定為自然人犯罪。
同時按照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必須為了單位的利益。單位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通常歸單位所有,即因犯罪行為所產生的非法收益,受益對象是本單位或者本單位的多數員工;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多半為自然人個人所有。如果不是為了單位利益,而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那么這種情況不應按照單位犯罪處理。
2、是否是以單位的名義。
行為以單位的名義實施是認定單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所有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犯罪都是單位犯罪。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所以,打著單位的幌子,利用單位名義,為個人謀取利益的不法行為,當然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
3、行為是否在單位成員的職務活動范圍內,或者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
單位只對其在業務范圍內或與業務相關的活動范圍內的行為負責。如果行為與單位業務沒有任何關系,則不應讓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單位的行為不拘于在登記機關核準的經營范圍之內,也可以超出登記的經營范圍,只要是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或者說與單位的人格相關,也可以視為是單位的行為。但如果與單位的業務活動并無實質的關聯,則一般不應視為單位行為。
許多時候,我們不應該僅憑表象就對該案件下定論,究竟是單位犯罪還是個人犯罪,需要我們仔細的甄別。單位犯罪是以單位意向為核心進行的犯罪行為,而個人犯罪則是未經過單位允許的犯罪行為,此時不能算作單位犯罪,而應以個人犯罪進行量刑。
單位犯罪雙罰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怎樣處罰單位犯罪
最新單位犯罪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財產公證的程序是什么
2020-12-07政府采購法,罰款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0信托收益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1-06公司被收購原資產如何處理
2020-12-06合伙終結合后伙人能否要求返還股金呢
2021-03-08代加工是否構成商標侵權
2021-02-19商標續展的作用是什么
2020-11-21被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會死嗎
2021-03-23借款協議書有期限嗎
2021-02-27離婚起訴書范文2020
2021-03-03保障房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0-12-28擔保合同樣式
2021-03-02政府回購房土地出讓金要交多少
2021-03-21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公司規章制度需要公示嗎
2020-11-22勞動爭議調解期限
2020-12-24發生勞動糾紛時該如何證明自己身份
2021-01-21交通意外責任如何劃分
2020-12-18私家車丟失了能否解除保險合同
2021-01-27保險經紀人需要什么條件資格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