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釁滋事持兇器的判定
持械聚眾斗毆主要是指參加聚眾斗毆的人員使用棍棒、刀具以及各種槍支武器進行斗毆。司法解釋將“兇器”規定為兩類:一是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二是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的其他器械。如果將其他器械認定為“兇器”,應當具有“為了實施犯罪”的主觀目的。
2000年11月最高院公布的《關于審理搶劫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攜帶兇器搶奪”,是指行為人隨身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進行搶奪或者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其他器械進行搶奪的行為。 2013年4月兩高《關于辦理盜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第三款規定,攜帶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盜竊,或者為了實施違法犯罪攜帶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盜竊的,應當認定為“攜帶兇器盜竊”。
也就是說,在理解“攜帶兇器搶奪”和“攜帶兇器盜竊”中,司法解釋將“兇器”規定為兩類:一是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二是為了實施犯罪而攜帶的其他器械。如果將其他器械認定為“兇器”,應當具有“為了實施犯罪”的主觀目的。
對“持械”的理解
1、對“械”的理解。全國人大法工委編撰的《刑法釋義》中,“持械聚眾斗毆主要是指參加聚眾斗毆的人員使用棍棒、刀具以及各種槍支武器進行斗毆。”將“械”理解為“主要是棍棒、刀具以及各種槍支武器”。
2006年上海市高院《關于辦理聚眾斗毆犯罪案件的若干意見》中規定,“持械”是指參加聚眾斗毆的人員直接使用器械斗毆,或者在斗毆中攜帶并且顯示但實際未使用的情形。這里的“器械”是各種槍支、刀具、棍棒、磚塊等足以致人傷亡的工具。從形式上看,以上對“械”的界定采用的是明確列舉與概括定義相結合的方法,既指出了典型,又未過于封閉;從實質上看,它們都捕捉到了“械”的本質特征,即“足以致人傷亡”。
2009年江蘇省公安廳、江蘇省檢察院、江蘇省高院聯合發布的《關于辦理聚眾斗毆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指出:“械是指各種槍支、治安管制器具、棍棒等足以致人傷亡的工具;對于持磚塊、酒瓶類一般工具進行斗毆的要結合所持一般工具在斗毆中的使用情況及造成的后果等情節,認定是否為“械”。
綜上所述,“械”是指各種槍支、爆炸物、管制刀具、棍棒等足以致人傷亡的器械。這種解釋,既符合“械”的文義,又符合法益保護目的,但絕不能為了法益保護目的而超越文義。
2、對“持”理解。全國人大法工委編撰的《刑法釋義》中,將“持”理解為“使用”。2006年上海市高院《關于辦理聚眾斗毆犯罪案件的若干意見》和江蘇省《關于辦理聚眾斗毆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均規定:“持械”是指參加聚眾斗毆的人員直接使用器械斗毆,或者在斗毆中攜帶并且顯示但實際未使用的情形。
從以上兩件地方性規定中可以看出,對“持械聚眾斗毆”中的“持”的理解比較寬泛,既包括為實施犯罪行為而事先準備器械,也包括使用臨時獲得的器械進行斗毆。亦即在“持械聚眾斗毆”中,對“持”的理解較寬,包括了“攜帶”、“隨身攜帶”、“持有”等含義。因為不管是持械聚眾斗毆的,還是聚眾持械劫獄的,均因“聚眾”、“持械”導致社會危害性驟然加大,所以均為法定刑升格情節。
“持兇器”與“持械”的區別
1、適用語境、罪名不同。在刑法條文中,在不同的罪名中分別使用了“持兇器”和“持械”,說明在刑法中“兇器”和“械”的內涵是不同的。“持兇器”用在“持兇器隨意毆打他人”以及“持兇器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的語境中,仍評定為尋釁滋事罪。而“持械”用在“持械聚眾斗毆”、“聚眾持械劫獄”語境中,罪名仍為原罪名,但都是作為法定刑升格情節適用。
2、“械”和“兇器”的區別。從以上司法解釋可以看到,“械”和“兇器”在內涵上有所不同,能被稱為“械”的不一定能認定為“兇器”,“械”的內涵比“兇器”廣泛。二者的區分包括以下三種情形:一是持有、攜帶國家管制性刀具、爆炸物等作案時,此時的“械”應當認定為“兇器”,此時,“械”和“兇器”的含義是重合的。二是攜帶、持有國家管制性以外的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進行作案時,只有攜帶、持有該器械是“為了實施違法犯罪”,即必須要求具有犯罪的目的性,才能認定為“兇器”。三是攜帶、持有不具有以上兩點特征的其他器械的,不宜認定為“兇器”。
通過上述對于持兇器這一事件的判定上,公安機關和檢察機關會根據事實的情況,來綜合判斷斗毆人員是否持械還是兇器,在我國的相關法律中,對于持械和兇器也有著對應的司法解釋,這一點也在隨著社會發展不斷進行完善。持兇器的案件,兇器都是屬于國家禁止個人攜帶的器械,那么案情程度會趨于嚴重。
最新打架斗毆的處罰規定
聚眾斗毆罪的定罪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辱罵執法人員怎么辦
2020-12-06行政強制執行能分階段履行嗎
2021-03-23政府采購質疑程序
2020-11-20司法部發布《五不準》通知的內容
2021-02-21股東虛假簽字能否行政訴訟
2021-02-13無性婚姻訴訟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3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不是要雙方到場簽字
2020-11-13繼子女繼承了生父母的遺產,就沒有資格繼承繼父母的遺產嗎
2021-01-13擔保合同期限有多久
2021-02-24承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2-14如何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成立臨時業主委員會又需要具備什么樣的條件
2021-03-25需要哪些材料申請已登記的地役權
2020-11-15失職失責造成危害該怎么處罰
2021-02-2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重點突出調解作用
2021-03-13懷孕被辭退應該怎么辦
2020-12-03旅游保險要注意六個誤區是什么
2021-02-11人身保險合同可以雙賠嗎
2021-01-19單位能否為其員工投保人身保險
2021-01-05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
2021-03-01負責保險業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哪一個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