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生交通事故后叫人頂包如何處理
以案說法:劉某酒后駕車返回家的途中,因操作不當,與同向步行的王某相撞,造成王某當場死亡、車輛損壞的事故。劉某系干部,為逃避法律責任,讓其表弟通知其朋友許某進行頂替,事后許某被他人檢舉而案發(fā)。
爭議焦點:交通事故后頂罪行為如何認定
本案中,對于劉某的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沒有異議,但對劉某交通肇事后讓許某頂替的行為應當如何定性,存在兩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肇事者讓人頂替目的是為了使自己逃避法律的追究,本質上是一種交通肇事后的“逃跑”行為,符合事后不可罰的理論適用。考慮到該行為妨害了司法機關的正?;顒樱烧J定為交通肇事逃逸并從重處罰。
第二種意見認為,交通肇事后讓人頂替的行為屬于對責任歸結的逃避,此時,交通事故已經(jīng)造成了對公共秩序的威脅,同時造成了嚴重的人身或者財產(chǎn)損害,客觀上已構成交通肇事罪;讓人來頂替屬于另外的行為,該行為侵害的是司法活動的公正,不符合事后不可罰理論論述的范圍,因此應當另行定罪量刑。
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首先,所謂的“事后不可罰行為”,又稱共罰的事后行為。一般通說認為,事后不可罰行為是發(fā)生在狀態(tài)犯的前提下,行為人實施了一個先行為,在先行為侵犯的法益的范圍內又實施了一個對先行為造成的不法狀態(tài)加以保持或者利用同時并未侵犯新法益的后行為,這個后行為即可以為先行為所概括,無需再次予以法律評價。由此,判斷是否屬于事后不可罰行為必須符合以下幾個要件:兩個行為的實施是基于同一個犯罪故意;第一個行為必須構成狀態(tài)犯;第二個行為沒有超出第一個行為的法益范圍;兩個行為均符合完整的犯罪構成要件。事后不可罰行為本質上是先行為已符合完整的犯罪構成,足以評價整個行為的性質,同時后行為能夠被主行為加以吸收,故無需另行定罪評價。
其次,交通肇事后叫人頂替的行為,前后兩行為侵害的范圍不同。交通肇事后讓人頂替的行為本質上可分為交通肇事后的“逃逸”和“頂替”兩個行為。肇事者的“逃逸”是一種規(guī)避法律責任、侵害被害人權益的違法行為,屬于交通肇事中的從重評價的范圍,其侵害的是公共安全;而肇事者讓人“頂替”的行為雖然與交通肇事本身有一定的因果聯(lián)系,但其實質上侵害的是司法機關的正常訴訟活動,其侵害的法益顯而易見的已遠遠超出了前行為所能涵蓋的范圍。同時前后兩個行為的主觀狀態(tài)不同,事后不可罰的行為要求前后兩個行為基于同一個犯罪故意,而在交通肇事后讓人頂替的行為中,前一個交通肇事是過失犯罪,后一個讓人頂替的行為是明顯的故意行為,前后行為的主觀狀態(tài)是不相同的。
再次,叫人“頂罪”的行為符合妨害司法罪構成要件。劉某交通肇事后造成嚴重的危害結果,即能構成交通肇事罪,不存在不法狀態(tài)的持續(xù)要求。之后,劉某叫許某“頂罪”的行為,屬指使他人作偽證,主觀上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主觀方面是出于直接故意,劉某明知自己叫許某頂替的行為會妨害國家司法機關的正常訴訟活動,卻希望這一危害結果發(fā)生,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指使他人作偽證,已侵害司法機關的正常訴訟活動的客體,其行為符合妨害司法罪的構成要件。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發(fā)生交通事故后叫人頂包如何處理”問題進行的解答,交通肇事后找人頂包的,肇事者會構成交通肇事罪的構成妨害司法罪兩個罪名,而頂包者也有可能構成妨害司法罪。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wǎng)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農(nóng)民工討薪難,原因為何
2020-12-12拿到工傷鑒定結果后該做什么
2021-01-21這起軍婚案例能否判離
2021-01-28國有企業(yè)黨組織工作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5公司改制方案的含義是什么
2021-02-28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不是要雙方到場簽字
2020-11-13工傷賠償與交通賠償有抵觸嗎
2021-02-26工廠集資房轉賣需要什么手續(xù)
2020-12-13涉及刑事案件怎么處理?
2020-11-08購房簽約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1-18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海上運輸保險的承保范圍
2020-11-16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保險公司是否有權要求退賠保險賠償金
2021-03-13投保人身保險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14投保財產(chǎn)保險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01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23分清一般代理和全權代理
2020-11-13影響我國農(nóng)村集體所有制承包經(jīng)營權土地流轉都有什么因素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