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與詐騙罪有什么區別
詐騙罪是刑法上的罪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不當得利是民法上的一個概念,指無合法根據取得利益而造成他人損害。比如拾得人家的遺失物,一般只會產生返還不當得利的義務,不會觸犯刑法.
相關知識
不當得利賠償的范圍:
①原物返還,即當原物尚存時,應返還原物。
②作價返還,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則可作價償還。
關于價額的計算方法,通說認為,當受益人所受利益為勞務時,其價額為勞務的通常報酬;當原物因附合而喪失所有權時,應以因附合對于受益人所生的利益即物的升值為標準;當原物因他人侵權而滅失時,應以受益人所得賠償額為限;當原物被消耗時,應以消耗時的市場價格為準。
返還不當得利,除返還原來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產生的孳息也應一并返還.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利益的行為引起的一種事實狀態,因不當得利而產生的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就是不當得利之債,其中取得不當利益的人叫受益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務人,負有返還不當得利的債務。財產受損失的叫受害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權人,享有請求受益人返還不當利益的債權。不當得利是引起債權債務關系發生的一種法律事實,因其引起此債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規定,而不是基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當得利作為債的發生根據之一只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為。
利益獲得方返還不當得利的范圍受善意還是惡意的影響。
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①受益人為善意,即在取得利益時不知道沒有合法根據其返還利益的范圍以利益存在的部分為限,如果利益已經不存在,則不負返還義務。所謂現存部分,不應該只限于原物或原物的固有形態,如形態已改變,其財產價值仍存在或可代償,仍屬于尚存部分。
②受益人是惡意,即在取得利益時明知道沒有合法根據,其返還利益的范圍應是受益人取得利益時的數額,即使該利益在返還時已經減少甚至不復存在也不能免除其返還義務。
③受益方在取得利益時為善意、嗣后為惡意的,其返還范圍應以惡意開始時存在的利益為準。
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賠償的方式有哪些,刑事賠償的義務機關是什么
2021-02-21保證金質押是否可以指示交付
2020-11-09保證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1-27協議與實際不符可否作廢
2021-01-07公司破產清算要經過哪些程序
2020-12-25盜版軟件已經卸載還需要賠償嗎
2021-01-29長沙市住房公積金最低標準是什么
2021-02-07租客物品如何提存
2020-12-01二手房中介機構應具備的條件
2021-01-24公有住房轉讓手續有哪些
2020-11-30勞動合同變更
2021-01-12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雇主民事責任要如何認定
2021-01-26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保險公司拖車費標準是多少
2021-02-24入保5天后意外身亡 小冬的保險何時生效
2021-01-14保險標的所有權轉移的認定
2021-01-25保險受益人具有怎樣的法律制度
2021-03-11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1-01-12委托他人代理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