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眾斗毆罪的財產損失由行為人賠償
聚眾斗毆中的財產損失該怎么定性的問題一直是有爭議的。
1、一種觀點認為,應以聚眾斗毆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數罪并罰。理由是,聚眾斗毆罪侵犯的是簡單客體,即社會公共秩序,人身、財產權利不能成立聚眾斗毆罪的客體。因此,如果行為人在聚眾斗毆過程中致人傷亡的,根據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之規定,只有聚眾斗毆罪造成人員重傷、死亡的才轉化定罪,如果僅造成被害人一般性傷害(非重傷),則應當以聚眾斗毆罪與故意傷害罪進行并罰。而在聚眾斗毆造成財產毀損的情況下,由于刑法并未規定可以轉化成故意毀壞財物罪,故不論行為人所造成財產毀損之價值大小,均應當以聚眾斗毆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實施并罰。
2、另一種觀點認為,應當以聚眾斗毆罪來認定,但應將故意毀壞財物數額巨大作為量刑情節予以考慮。其理由是聚眾斗毆罪侵犯的系復雜客體,即在侵害社會公共秩序的同時,也侵害了他人生命健康乃至財產權利,并進一步將上述三項客體區分為主要客體(公共秩序)與次要客體(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或者必要客體(公共秩序)和隨意客體(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無論是將聚眾斗毆罪三項客體劃分為主要與次要客體,還是劃分為必要與隨意客體,二者均認為對人身、財產權利的侵害屬于該罪的犯罪客體,故在聚眾斗毆犯罪中致人輕傷(根據刑法擬制條款,如果致人重傷或死亡的,直接轉化為故意傷害或故意殺人罪)或者致財產重大損失的,直接以聚眾斗毆犯罪認定即可,無需另外認定為故意傷害罪或故意毀壞財物罪,并實施數罪并罰。
3、筆者認為,將人身權利與財產權利作為該罪的次要客體也是不適當的。盡管聚眾斗毆罪往往可能同時侵犯一定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但聚眾斗毆行為只是“往往”而非“必然”造成對他人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利的侵犯,如果認為他人的生命權和財產權也是本罪的犯罪客體,則在聚眾斗毆行為沒有侵犯他人生命權和財產權的情況下就不構成本罪,而這無疑極大地縮小了本條適用的范圍,也不符合聚眾斗毆行為本身的性質。
聚眾斗毆致財產權利遭到重大侵害時,不應將故意毀壞財產罪與聚眾斗毆罪實行并罰,而應當擇一重罪處罰.
如果你有其他疑問,可以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治安處罰程序
2021-01-18企業員工試用期管理有哪些誤區
2021-01-16人事爭議的組織機構有什么
2020-11-15傳喚是行政強制措施嗎
2020-11-15解除合同催告合理期限
2021-02-09保證的效力如何認定
2020-12-15家庭暴力導致離婚案例
2020-12-25法院出的調解書無法執行怎么辦
2020-12-18經營者使用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還生效力嗎
2021-01-14承包方的主要違約形式及責任是什么
2020-11-20學生在學校受傷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2-03住房公積金如何提取
2021-03-07雇傭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2021-02-23人壽保險應該如何理賠,壽險理賠需要的材料是哪些
2021-02-01什么是免責條款,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條款主要包括什么
2020-11-28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喝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2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2021-01-07保險經紀公司管理規定有什么
2021-01-24續保
2021-01-21